食藥署公布美豬牛瘦肉精風險評估報告 產婦吃豬內臟風險較高但目前零進口
〔記者吳亮儀/台北報導〕食品藥物管理署今天上午公布兩份分別由成大和台大所做的含萊克多巴胺牛肉豬肉的食安風險評估報告,以及狂牛症牛肉的風險評估,也提醒坐月子婦女若食用其製品和內臟,可能會超標。
由成大醫學院環境醫學研究所/環境微量毒物研究中心所做的「食用肉品暴露萊克多巴胺之健康風險評估」結論指出,即使全數食用進口牛、豬肉及其製品與內臟,因暴露萊克多巴胺所致的95%非致癌風險上限值均遠小於1,「仍在可接受範圍內」。
不過結論也提醒,高暴露族群如坐月子婦女,若全數食用含有萊克多巴胺的進口牛、豬肉及其製品與內臟,雖然暴露萊克多巴胺所致的95%非致癌風險上限值仍小於1,但已佔每日最大安全攝取量的89.9%,若產婦於坐月子期間每日攝取超過一副腎臟及一副肝臟,則可能會超過可接受的風險。
但若僅食用含萊克多巴胺進口牛、豬肉及其製品,但不食用含萊克多巴胺內臟,則95%非致癌風險上限值降低至與一般族群相似,危害指標遠小於1。
另外,根據台大所做的「美國進口牛肉相關產品健康風險評估報告」,估算出開放進口後食用進口帶骨牛肉與牛內臟的健康風險,顯示國內牛肉消費者每天食用美國帶骨牛肉的終生風險中位數為約十億分之一。
不過,美牛內臟不能進口、這是因為狂牛症疑慮;而美國豬的肝、腎、肺雖無重大疑慮而可以進口台灣,但過去5年實際上我國沒有進口,主要仍因國人不愛冷凍豬和冷凍內臟有關。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