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70翁腦中風雙側頸動脈幾乎不通 置放頸動脈支架後已可行走

2020/08/10 16:38

病患左頸動脈嚴重狹窄(左),置放支架後打通(右)。(澄清醫院提供)

〔記者張菁雅/台中報導〕一位70多歲的男子腦中風後,檢查出雙側頸動脈狹窄程度都高達90%以上,澄清醫院中港院區心臟血管內科醫師張耿豪表示,頸動脈狹窄是一種不易察覺的疾病,頸動脈狹窄在60%以上如果不及時處理,可能再導致下一次中風,經置放頸動脈支架,配合藥物和復健1個多月後,該病患已經可以自己行走。

這位病患有糖尿病跟心血管疾病,放過冠狀動脈支架,一直規律服藥,某天清晨醒來,站起身後頻頻跌坐在地,家人聽見聲響前去查看,卻聽不懂他在講什麼,發現他無法自己穿衣服,左手根本舉不起來。經送往澄清醫院,緊急做腦部電腦斷層檢查,竟然是腦中風。住院後,神經內科進一步檢查,發現他左右兩側的頸動脈都嚴重狹窄,心臟打出的血液根本無法通往腦部,導致腦中風。

在藥物控制穩定後,為了預防再次腦中風,便會診心臟血管內科,經血管攝影發現兩側頸動脈血流入口處都嚴重鈣化,且狹窄程度都高達90%以上,醫師與家屬討論後,決定進行「頸動脈支架置放術」,先在雙側頸動脈置入特製的「過濾網導絲」,於狹窄的部位放上「頸動脈支架」,之後再用氣球擴張術,形成新的順暢的血管通道。

張耿豪表示, 頸動脈狹窄是一種不易察覺的疾病,約有20%的缺血性腦中風是因頸動脈狹窄造成,初期患者可能毫無症狀,也可能單側肢體無力、嘴歪眼斜、口齒不清或單側視力障礙;嚴重的患者即使經由積極藥物治療,有症狀的比例仍然高達20%,而狹窄不及時處理的話,更可能再導致下一次的中風。

張耿豪指出,因為醫療技術進步,頸動脈支架置放術成為另一種可靠的治療方法,國外許多研究也顯示,頸動脈支架置放術與外科手術具有相同的療效,而置放支架具有傷口小、復原快,也沒有傷害到鄰近神經的風險。

張耿豪提醒,由於頸動脈狹窄難以自我檢測,必須藉由頸動脈超音波檢查才能有效診斷,因此建議年滿50歲以上的民眾,若有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或抽菸習慣者,可以尋求神經內科醫師評估,定期接受頸動脈超音波檢查;此外,若突然出現視力不清楚、手腳麻痺無力或講話突然大舌頭等症狀,千萬要提高警覺及時就醫。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