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蹦蹦亂跳 可能是心室早期收縮
文/周靖堯
「醫師啊,我發現最近在比較累的時候,感覺到自己的心臟會蹦蹦地跳,好像有時候多一跳,有時候又少一跳,這樣是不是很嚴重?」一位平時身體狀況良好的45歲女士面帶愁容詢問。
在門診聽到關於「心跳、心律不整」的主訴,可說是心臟科醫師的家常便飯。然而「心律不整」卻是一個籠統的醫學名詞,需再往下細分成許多不同的種類,對於人體造成的影響也是可大可小,因此必須經由專業的檢查評估後,包括12導程心電圖(圖1)、24小時心律監測以及心臟超音波等,才能判斷其嚴重程度,訂定後續的治療計畫。
不過一系列的檢查報告,均顯示這位女士心臟功能良好,也沒有結構性的異常,唯有24小時心律監測,發現一天竟然有超過兩萬下的「心室早期收縮」(簡稱VPC),也難怪她會感到如此不舒服。
最常見的心室早期收縮類型其實是「不明原因」,好發在中年女性身上,常常健康狀況良好,就是心臟亂跳個不停,而這類型心律不整,異常放電的位置大多坐在右心室出口附近。
除了不明原因之外,缺血性心臟病(冠心症、狹心症、心肌梗塞)也是產生心室早期收縮的另一個重要原因;另外,心臟若有基因上的缺陷、結構性心臟病等,亦會發生心室早期收縮,甚至誘發更嚴重的心室頻脈,進而危及生命。
這名45歲女性最有可能是屬於不明原因的心室早期收縮,可以口服藥物或電生理燒灼術(圖2)治療。
一般來說,心室早期收縮並不會立即造成生命危險,因此藥物治療減少發作次數,仍是優先的選擇,但在某些特殊狀況下,舉例來說:發作頻率很高(>10000 beats per day)、心臟收縮功能異常,以及症狀明顯難以忍受的病人,電生理燒灼術治療往往能收到立竿見影之效,約70-80%的病人在術後的發作次數會大幅下降,甚至完全治癒。
最後,這位女士接受3D立體定位系統燒灼術(圖3),精準地消滅了在右心室出口的病灶,心臟終於不再亂跳,也不用吃藥。
(作者為新光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健康醫藥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