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健康網》肚臍內細菌多如「小雨林」 定期清潔有技巧

2020/07/10 19:35

日常生活中,由於很少會主動去注意自己的肚臍,也很少定期清潔,因而為許多細菌提供了絕好滋長空間。(圖擷取自freepik)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肚臍是人體還在胚胎期就出現的重要部位,與腹腔內的聯繫,也比體表其他部位更為緊密。但日常生活中,我們很少會主動注意自己的肚臍,也很少有人會定期清潔,因而為許多細菌提供了絕佳滋長空間。而一項刊登在國際期刊《PLOS ONE》上的研究則指出,根據不同人的肚臍衛生情況,總共發現了超過2,000多種的細菌,其中還有一些是從未見過的菌種。

發現數千種細菌 恰如人體「小雨林」

《太陽報》(The Sun)報導,該研究一共調查了60位志願民眾的肚臍眼,總共發現了2,368種細菌,當中最常見的細菌有67種;最乾淨的肚臍眼內含29種細菌,有些人的細菌則高達107種,恰如人體中一座迷你型「熱帶雨林」。

最令人出乎意料的是,研究人員在其中一名志願者的肚臍眼裏竟然發現到一種過去只在日本的土壤中發現過的細菌,但他卻從未去過日本。

還有一名志願者似乎已經許久沒洗過澡了,因此肚臍眼裡的細菌不僅多而且還相當罕見,有些細菌甚至只存在於寒帶地區的冰帽層這類極端環境中。

皮膚科醫師提醒,肚臍應定期清潔,但要使用棉花棒及橄欖油輕拭,避免引發感染;圖為情境照。(圖擷取自freepik)

定期清潔有技巧 避免感染風險

研究人員表示,這項研究從2011年就正式展開。當初是作為體表生物多樣性研究項目中的一部分而進行的,其目的主要是讓社會大眾能夠更了解皮膚上的微生物極其重要,正因為它們與人體的免疫系統息息相關。

此前,美國北卡羅萊納州立大學的研究團隊也曾指出,他們在研究對象的肚臍眼裏一共發現了1,400種不同的菌株,是馬桶細菌的4千多倍;甚至有將近一半在以前都從未見過,還有一些菌種只曾在海洋中找到過。

研究人員對此表示,因為一般人很少會注意到肚臍的存在,反而為細菌的生存提供了絕佳機會,而研究發現可望促使人們願意多花些時間清洗自己的肚臍。

然而,胡亂摳挖肚臍非常容易致病。國內數年前就有一位民眾有挖肚臍的習慣,某日肚臍流膿,經檢查後發現患上腹膜炎;最後因抗生素治療無效,必須切除肚臍才能存活。對此,皮膚科主治醫師提醒,肚臍應定期清潔,但得使用棉花棒及橄欖油輕拭內部,避免引發感染。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