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巴金森氏症的便祕前兆 醫生:腸、腦蝴蝶效應
[記者王捷/台南報導]民眾對於巴金森病徵印象多半是運動功能障礙,奇美醫學中心神經內科醫師李佳維說,疲倦、失眠甚至長期便祕,都可能是巴金森氏症的前兆,腸、腦兩個看似無關的器官,其實存在蝴蝶效應,兩者相連的管道是醫界常稱的「腸腦軸」,尤其長期便祕的問題,應證「腸腦軸」對巴金森氏症病因的假說。
哺乳類的腸與腦,源於神經脊的同一組織,而腸道與大腦間有一道雙向通道,稱為「腸腦軸」,同時研究也發現,腸道中的共生菌群會透過這個通道,間接影響腦部,包括情緒、行為甚至是疾病,也就是腸道內的微生菌掀起蝴蝶效應影響腦部,導致人體的健康一路下滑。
巴金森氏症是全球聞名的腦部疾病,僅次失智症,該症是因為腦內的多巴胺神經元退化,導致患者無法控制精細動作,因此多數民眾對巴金森氏症的病癥,大多存在是手抖、不良於行等運動性障礙。
不過,李佳維醫師說,在巴金森氏症除運動性功能障礙前,可能已有長期便秘、疲倦、憂鬱、焦慮、失眠等非運動性的前兆,其中便祕問題,在許多患者身上發生,困擾的程度大於疲倦、失眠或是手抖、肢體僵硬等這些症狀。
目前沒有科學研究能證明巴金森氏症的病因,李佳維醫師說,醫學界有一假說認為,巴金森症是因人體接觸環境毒素後,先造成嗅覺和腸道神經的退化,間接導致由支配腸胃道的神經往大腦蔓延,進而影響到腦部的運作。
李佳維醫師說,以巴金森氏症患者大多會出現長期便祕的前兆,在「腸腦軸」的概念下,應證了這個假說,但請民眾放心,這不代表長期便祕就會造成巴金森氏症,只是要提醒民眾,巴金森氏症有許多前兆,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才能讓症狀減緩。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