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健康網》防疫在家「悶壞了」 當心孩子網路成癮變小霸王

2020/06/17 18:53

醫師表示,強硬的限制使用3C已不符合實際情況,反而應該透過親子間適當的溝通,建立理性的使用範圍。(資料照,記者王俊忠攝)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達近半年的武漢肺炎(新型冠狀病毒病,COVID-19)防疫,期間限制不少國人外出活動的機會,台灣專注力研究學會理事長臧汝芬表示,近期門診中發現不少因疫情在家「悶壞了」的親子共處問題,也發現以往長期關注兒童及青少年的網路成癮問題,必須將戰線拉長。

一名16歲的男學生,過去幾個月來完全沒有正常的同學互動與社交生活,假日就只能關在家裡沈迷於線上遊戲,不僅不跟家人互動,飲食也不正常,家長見狀制止與糾正,反而動手毆打媽媽,鬧進了派出所。臧汝芬提醒,原本就已有情緒障礙的兒童及青少年,若忽略其行為表現,可能從「一靜到一動」的變化過程十分快速,形成脾氣暴躁無法理喻的小霸王。

隨著3C產品的多元與易得性愈來愈高,使用年齡的普及性也不斷下修,臧汝芬表示,強硬的限制使用已不符合實際情況,反而應該透過親子間適當的溝通,建立理性的使用範圍。例如,約定使用上限,平日一小時、假日最多三小時,同時對於情緒的管理進行了解,是不是快到使用終止時間就容易「引爆」?或者玩遊戲時將輸贏看得很嚴重?值得注意的是,若已出現「干擾性情緒障礙」,務必要尋求專科醫師的協助。

臧汝芬表示,一般較常見的「情緒障礙」者,會對「不」採取零容忍,只要有人限制他的行為就容易生氣,但多數處於鬧情緒、不理人;但「干擾性情緒障礙」者發作時會伴隨語言或肢體暴力行為,甚至一週至少有三次大發雷霆,像個「火球」般到處衝撞。

臧汝芬指出,身邊若有干擾性情緒障礙者,當他們失控時,建議先尋求支援,並將暴力對象隔開避免受傷,風暴過後,建議尋求專科醫師協助,可以找出是否為對立反抗情緒障礙,或者有過動等共病現象之前未被診斷。

臧汝芬說,隨著疫情趨緩,也建議開始回歸正常社交活動,從防疫時期的小家庭小圈圈的共處模式中走出來,接觸健康生活與運動休閒,也藉由親友的互動探訪等,找回原來的生活步調,勿讓孩子在真實與虛幻之間無法分辨而愈陷愈深。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