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健保醫材上限惹議 前健保局總經理張鴻仁:應讓民眾自己選擇
〔記者羅碧/台北報導〕〕「政府會去管民眾去哪家餐廳吃?或是開什麼廠牌的車子嗎?」前健保局總經理、陽明大學公共衛生研究所兼任教授張鴻仁說:「政府不會管這些事是因為相信民眾有能力做選擇,但面對醫療行為時,衛福部和健保署仍存有『政府要全包』,以及『保障民眾』的觀念。」
無法提供合理醫療給付是關鍵
張鴻仁直言,衛福部和健保署卻忽略了現今健保財務吃緊,無法給予醫療院所和醫療人員合理給付和待遇的問題,而民眾要使用較好的醫材也是健保財務負擔不起,而必須開放讓民眾自由選擇。
張鴻仁說,十五年前,全民健保財源是足以因應國人醫療支出,甚至健保實施早期連醫界要跟民眾收取自費及差額都不被允許,但是近年來,健保財務吃緊,已是不爭的事實,健保已經走到只能提供基本保險的地步,民眾若需要獲得更好的醫療照顧及較好的醫材就需要靠附加保險及自付差額。
他提醒,如果衛福部和健保署仍認為,只要健保有給付,政府就要管制,還存有「政府要提供全民全部保障」的一代健保的思維,像這次健保署訂出「自付差額醫材」收費上限引發醫界反彈的類似事件會層出不窮,甚至愈演愈烈。
自由市場、資訊透明化是選項
張鴻仁表示,就連前健保局總經理、也是前衛生署長葉金川也都表示,他住院治療四次,都有用到自費項目,並且認同健保給付應該是兩級化,健保只提供民眾基本保障,若有更多需求就讓自由市場決定;張鴻仁認為,衛福部和健保署最該做的事是讓資訊透明化。
不過,張鴻仁說,健保署訂「自付差額醫材」天花板的立意是好的,但忽略了醫師診察費太低,才只有兩百多元,醫師看病靠的是專業知識,但專業知識嚴重被忽略,就會出問題。
不少醫師擔心「自付差額醫材」實施後,會造成好的醫材退出台灣市場,張鴻仁認為有這個可能性,因為醫材多樣化,現在已經有很多醫材沒有在台灣販售,因為支付低和市場太小。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健康醫藥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