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病》女子登山現噁心、頭痛 醫師:貧血也是高山症危險因子
〔記者蔡思培/台北報導〕一位50歲女性最近到西藏旅遊,雖已事先服用高山症預防藥物,但到3、4000公尺高度時,出現噁心、想吐、喘、劇烈頭痛等症狀。返台後至門診檢查才發現血紅素、鐵蛋白值都過低,診斷為缺鐵性貧血。
書田診所家醫科主任醫師周明文指出,人經由呼吸讓氧氣進到肺部,透過體內的循環系統(心、血液、血紅素)將氧氣送到體內各組織,使身體正常運作。在高海拔地區時,因為大氣壓力較低,空氣中氧氣減少,血紅素可以結合的氧氣較少,可能讓身體組織缺氧產生不適,嚴重還會造成高山症。
周明文說,一般人到了高山,會用代償機轉來適應低氧環境,短期的代償機轉包括心跳加快、呼吸加速;長期的代償機轉則是增加血紅素。但貧血者因為血紅素較少,在高海拔地區空氣中的氧氣也減少,使得身體組織能獲得的氧氣又比健康者更少,導致較易出現缺氧症狀,甚至高山症。
缺氧引發的高山症症狀包括頭痛、頭昏、失眠、噁心、嘔吐、厭食、虛弱等,嚴重還可能產生腦水腫導致步履不穩、嗜睡、昏迷;或是肺水腫造成呼吸困難,如果持續惡化,即有生命危險。高山症的發生與否,主要決定於個人體質及登高的速度,心肺疾病及貧血,都是高山症的危險因子,有危險因子表示風險增高。高山症最重要治療方法,是儘快向低海拔處移動,其他方法則包括氧氣治療、藥物治療及休息。若想預防高山者,前往高海拔前,可服用適當藥物,或是緩慢、漸進地向高海拔處移動。
周明文提醒,許多人有貧血而不自知,如果規劃攀登高山或是前往高海拔地區旅遊者,應先確認自己有無貧血。如果已經有貧血問題,仍欲前往高山或高海拔地區,建議先諮詢醫師評估風險,最好能在治療改善後再出發,降低缺氧的可能。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