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心科的「瑪莎拉蒂」! 這家醫院買了NIRS服務病患
[記者黃美珠/竹北報導]為了讓思覺失調症或憂(躁)癒症者在跟醫師會談、接受心理測驗外,還可以透過儀器更科學地診斷其病況,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身心科花了650萬,買入號稱是精神科臨床的「瑪莎拉蒂」近紅外光腦光譜儀(near infrared spectroscopy,NIRS),透過前述機器測量患者的大腦前額葉功能變化,作為評估精神疾病患者病情的輔助工具。
該院身心科醫師周伯翰說,精神科醫師評估病情,主要是透過會談配合心理測驗,無法抽血驗得,做腦部電腦斷層(CT)或核磁共振(MRI)往往發現腦部結構無異常,缺乏客觀的生物指標(biomarker),所以有時會被質疑診斷過於主觀,特別無法說服病識感不佳或比較講求科學證據的病人或其家屬。
院方最近斥資添購日本研發製造的NIRS,只要花5分鐘偵測大腦活動時的血流變化,從中掌握所反應的大腦功能變化,有點類似功能性腦磁振造影(fMRI)的訊號,但相比之下NIRS又更輕巧、沒有輻射問題,不僅可以在病房內或門診即時施測,更適合容易緊張或病情不穩定的患者。
周伯翰說,這個NIRS技術在2005年就獲日本政府許可在臨床精神醫療用於鑑別診斷「憂鬱症、思覺失調症、以及躁鬱症的憂鬱症狀」。
他表示,根據日本2014年大規模多中心的研究顯示,利用NIRS技術可以正確分辨出74.6%的憂鬱症患者與85.5%的躁鬱症或思覺失調症患者。盡管如此,該技術仍只能做輔助診斷的機器,其他仍需要醫生跟當事人會談、或作心理測驗之後才能確診病況。
周伯翰分享某位年僅25歲、初次發病的思覺失調症患者,患者是因出現被人跟蹤與監聽的被害妄想,且有聽幻覺而出現自言自語情形。
經1個月藥物治療後臨床症狀改善了,而NIRS也顯示患者的大腦前額葉功能在藥物治療前、後有明顯改善,這讓患者跟家屬可以透過儀器看到自己的進步,從中了解服藥的重要性。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