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新知》幹細胞療法治視網膜病變 花蓮慈濟有新突破

2019/02/14 15:33

花蓮慈濟醫院眼科研究中心蔡榮坤(中),帶領研究團隊為失明患者帶來重見光明的希望。(圖由花蓮慈濟醫院提供)

〔記者王錦義/花蓮報導〕幹細胞療法又有一項新突破!花蓮慈濟醫院眼科研究中心,歷經3年多的時間,利用自體且取得容易的少量血液與皮膚的體細胞,成功分化成人類誘導性多功能幹細胞(iPS),再分化為「視網膜色素上皮細胞」、「感光細胞」與「視網膜節細胞」,可望修復視網膜病變及視神經受損,為失明患者帶來重見光明的希望。這項創新研究也發表在2019年國際學術期刊《Cells》中。

台灣65歲以上的人口中,約有10%罹患老年性黃斑部病變,其中約有30%患者會隨著病程,視網膜及感光細胞產生不可逆的退化,是老年人失明的第一大主因。眼科研究中心主任蔡榮坤說,目前臨床治療為眼內注射抗血管新生藥物,抑制血管新生,病人除將面臨每1~3個月反覆注射的壓力,對於已經發生嚴重視網膜損壞及感光細胞萎縮的病人,至今尚無有效治療方式問世。

蔡榮坤說,眼睛的視網膜就像照相機的底片,用來感光,感光後會將影像傳往腦部,而黃斑部就在視網膜的中央,而出血性老年性黃斑部病變就是在色素上皮層退化而長出新生血管,產生水腫、出血等現象,導致看東西扭曲變形,視野中央出現黑影,雖然目前的療法無法根治,但iPS細胞讓治療出現了新希望。

花蓮慈濟醫院眼科研究中心花了3年多的時間,利用自體且取得容易的少量血液與皮膚的體細胞,成功地分化成誘導性多功能幹細胞(iPS),再分化為「視網膜色素上皮細胞」、「感光細胞」與「視網膜節細胞」,還利用分化誘導多功能幹細胞技術,製造出視網膜微組織結構以及建立感光細胞分化技術。蔡榮坤強調,未來要將iPS細胞應用在視網膜退化與視神經萎縮病人的治療上,還需要繼續研究努力,但是這項發現顯示未來可能的治療方向。

除了希望能幫助視網膜退化的黃斑部病變患者恢復視力,眼科研究中心的團隊首度成功由人類誘導多功能幹細胞培育出「視網膜節細胞」,並進一步形成有視神經傳導功能的視神經結構,也是一大突破。花蓮慈院指出,研究團隊在今年將展開動物實驗,未來有可能應用在青光眼合併視神經萎縮患者。

製作iPS細胞需要花上好幾個月,還需要特殊設備的實驗室,蔡榮坤說,包括像是老年性黃斑部病變、青光眼等視神經萎縮、受損造成失明的病症,其實現有的醫療方式,對某些較嚴重的病人,目前能做到的有其限制性。所以,眼科研究中心希望能積極投入細胞治療,盡快讓民眾有新的選擇,而且是精準有效的治療。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