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醫病》10歲男童嘔吐頭暈體重掉 原來感染幽門螺旋桿菌

2017/08/14 23:47

高雄榮總胃腸肝膽科主任許秉毅(左)、副院長張宏泰(中)及兒童腸胃科醫師黃一菲(右)今開記者會說明治療幽門螺旋桿菌的「混合療法」。(記者方志賢攝)

〔記者方志賢/高雄報導〕高雄市一名10歲男童,出現嘔吐、頭暈症狀,3個月體重掉了10公斤,血紅素偏低,進一步胃鏡檢查,他因感染幽門螺旋桿菌,造成缺鐵性貧血,接受治療幽門螺旋桿菌的「混合療法」,血紅素及體重身高才恢復正常。

經胃鏡檢查,男童胃竇部位有結節狀隆起,看起來像雞皮疙瘩,即可診斷孩童感染幽門螺旋桿菌。(記者方志賢翻攝)

 

經病理組織切片檢查,紅色箭頭指的像短短的線即是幽門螺旋桿菌。(記者方志賢翻攝)

高雄榮民總醫院胃腸肝膽科主任許秉毅醫師強調,過去以「混合療法」治療胃潰瘍與十二指腸潰瘍患者,並預防胃癌產生,近年來用此新療法成功治癒胃淋巴癌,以及血小板過低症及缺鐵性貧血。

 

許秉毅說,國內有65%醫師使用「7日三合療法」治療幽門螺旋桿菌感染,但因細菌抗藥性增加,這項療法的除菌率已下降至75%,約4人治療可能1人失敗。

 

高雄榮總、高醫團隊及美國貝勒醫學中心於2011年創新研發的新幽門螺旋桿菌治療方法「混合療法」,將除菌成功率提升至97%,新療法也列為「台灣幽門螺旋桿菌共識」的標準療法。

 

高榮兒童腸胃科主治醫師黃一菲也表示,治療幽門螺旋桿菌感染也運用在治療兒童缺鐵性貧血,10歲男童有嘔吐、頭暈症狀,3、4個月體重掉了10公斤。

 

男童經血液檢查血紅素偏低,進一步胃鏡檢查,胃竇部位有結節狀隆起,看起來像一顆顆雞皮疙瘩的東西,可確認感染幽門螺旋桿菌,另其十二指腸有潰瘍、幽門螺旋桿菌尿素酶測試呈陽性,病理組織在十二指腸黏膜也有幽門螺旋桿菌。

 

男童接受「混合療法」殺菌後,其血紅素很快恢復正常,一年後體重也從42公斤上升到63公斤,身高從157公分變成168公分。

 

許秉毅強調,幽門螺旋桿菌主要經由「糞口傳染」,要避免幽門螺旋桿菌的傳染,應養成正確洗手方法,ㄧ般人在公共場所洗手後,常用手關水龍頭及轉門把,如此常讓剛洗淨的手受到二次汙染。

 

許秉毅建議,洗手後應先拿擦手紙擦手,再以擦手紙包覆水龍頭關水,以及用擦手紙轉開門把,才能避免遭水龍頭及門把上細菌的汚染。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