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哩飯傷胃? 專家:吃的人幾乎沒有咀嚼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許多人都以為米飯或麵粉等澱粉食物容易消化,但事實上大量的澱粉難以被分解,尤其像是咖哩飯,由多種澱粉組成的食物,更是容易引起脹氣,造成胃酸逆流。
根據《健康醫療網》報導,美兆國際健康管理機構研發處研發長劉婷婷博士表示,在爛醉人的嘔吐物中,經常可以發現,米粒、麵條、蔬菜等食物,但烤魚、炸雞塊等肉類卻都不見蹤影,其實是因為蛋白質類食物在胃裡面經過胃酸及酵素作用下,只要30分鐘的時間,就能快速被分解。然而大量的澱粉,卻會在胃裡面停留很久,需要4至5個小時的時間,且期間胃持續分泌胃酸、澱粉又不斷發酵,容易引起胃脹氣,壓力過大胃酸就會向上逆流。
「快速吃下大量熟食,也是胃食道逆流的主因」,劉婷婷博士指出,植物性或是動物性的食材,在40度以下都能保有很多酵素,分解澱粉、蛋白質或是脂肪,食材在進入胃之前能夠自我消化,但高溫烹煮會失去酵素的活性,只能倚賴人體的消化酵素,加上吃快造成唾液混入的量少,減少澱粉分解酵素,使食物一直滯留在胃裡,引起胃酸逆流。
劉婷婷指出,像是馬鈴薯咖哩飯,由馬鈴薯、米、咖哩味麵粉三種澱粉的組合,肉又非常的少,以致於短時間內無法刺激蛋白質分解酵素的分泌,加上吃咖哩飯的人又幾乎不咀嚼就吞進胃裡,大量的澱粉停留在胃中,發酵脹氣、壓迫括約肌,就容易導致胃酸逆流。
原文請見: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