萎縮性胃炎、腸黏膜化生 醫師:胃癌前期病變
〔記者王俊忠/台南報導〕33歲張姓男子上腹慢性悶痛長達2、3年,成大醫院醫師診斷為萎縮性胃炎、胃幽門桿菌與腸黏膜化生症狀,成功除去幽門桿菌,張男不適症狀緩解;但醫師提醒萎縮性胃炎、腸黏膜化生是胃癌前期病變,須長期追蹤觀察,避免轉變為胃癌。
張男在生技公司任業務代表,工作繁忙、三餐時間不定,常外食應酬吃大餐,他告訴成醫內科主治醫師吳忠泰說「2、3年來有持續性上腹慢性悶痛,最近變得更頻繁,想了解緣由?」
吳忠泰從患者臨床症狀初判是胃十二指腸問題,建議患者做胃鏡檢查,雖未發現有胃食道逆流、胃十二指腸等消化性潰瘍情形,但患者胃黏膜看起來不甚健康,在萎縮區散布深淺不一的斑塊,經胃鏡與病理切片檢查診斷為萎縮性胃炎、胃幽門桿菌與腸黏膜化生。
張男成功接受胃幽門桿菌除菌治療,相關病症明顯緩解,但他不明瞭何謂萎縮性胃炎與腸黏膜化生?吳醫師說明,這症狀即是胃癌前期病變,即使目前歸類在良性變化內,但有轉變為胃癌的潛在可能。
張男告訴吳醫師其父親與一位叔父都是胃癌患者。對此,吳忠泰說,有家族病史與萎縮性胃炎、腸黏膜化生症狀都是罹患胃癌的高風險群;他提醒張男與有萎縮性胃炎、腸黏膜化生、黏膜異生等胃癌前期病變的患者在除菌治療後,仍應依胃腸科醫師指示長期追蹤,有家族史的患者更要早期做胃鏡篩檢,並在有消化道警訊症狀時尋求醫療諮詢協助,以免錯失治療時機。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