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照護的靈魂》 心靈工坊

凱博文(Arthur Kleinman)

凱博文(Arthur Kleinman)1941年生於紐約,美國精神科醫師,哈佛醫學院精神醫學與醫療人類學的教授,以及哈佛文理學院人類學系的Esther and Sidney Rabb教授,在醫學、人類學、公共衛生等領域備受敬重,也以在中國與臺灣從事精神疾病的研究而在華人世界聞名。

凱博文是二十世紀引領「醫學」和「人類學」展開對話的先行者之一,帶領過無數的醫生、公衛學家、心理學家和人類學家,進入醫療人類學(medical anthropology)的領域,影響許多國家衛生政策的制定與執行。

文/凱博文(Arthur Kleinman) 譯/王聰霖

已故的《紐約客》知名作家高德曼(E. S. Goldman)曾為自己照顧妻子的十年期間所做的總結,他妻子最後死於阿茲海默症。他以筆名亞隆.艾特拉(AaronAlterra),將那段經驗寫成一部極為引人入勝的著作《照顧者》(The Caregiver),並且在劍橋的波特廣場書店(Porter Square Books)舉辦朗讀會。

與會者之中有一名年輕女性在高德曼講完結語後,詢問他是什麼支撐著他繼續照顧下去,即使在妻子的退化進展到惡劣狀況的最艱困時刻也不放棄。高德曼當時高齡九十四歲,駝著背站著,身軀搖晃又虛弱,緊緊握著拐杖,但依然擁有清晰無比的心智以及濃厚的幽默感,他以強而有力的聲音回答道:「這是本分!」

「您的意思是什麼?」年輕女性追問。

「妳去做,」他毅然決然地補充道,「因為有事得做。這是婚姻的一部分──妳曉得的,婚姻的誓言,就是你們共同生活數十年的方式。妳就是做!」 

你去做,因為有事得做。無論男性或女性,在說明他們所提供的照護耗費了他們多少金錢,延宕了多少夢想、事業、精力和情感時,都會對我這麼說。我也是,每當有人問起關於我對瓊安(作者妻子)的照顧,我也聽見自己好幾次這麼回答。

(作者美國精神科醫師、哈佛醫學院精神醫學與醫療人類學的教授,摘錄自《照護的靈魂》,心靈工坊出版)

相關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