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便不適 竟是陰道癌作怪
文/劉政賢
一名76歲身體硬朗的婦人近一年來發現陰道分泌物異常,帶咖啡色及血色。剛開始她並不在意,直到去年中,感覺到小便不適、小便次數變多及疼痛,至一般診所求診。被當成小便發炎治療一陣子,期間症狀時好時壞。
後來她改到大醫院的婦產科求診,並接受抹片檢查,發現抹片異常,且出現發炎及非典型細胞病變,做了子宮頸切片,結果發現為非典型病變;醫師請病患持續門診追蹤檢查。
由於婦人的陰道出血及小便症狀一直沒有改善,陰道內診檢查發現子宮頸外表正常,但陰道前壁有一花菜樣腫塊,切片結果證實為陰道癌,腫瘤大約4公分,因為貼近尿道,所以才會有小便不適的症狀。經治療後,症狀獲得緩解。
陰道癌是比較少見的婦科癌症,發生原因較不清楚,過去已知的研究認為,大部分的陰道癌和人類乳突病毒相關,多發生在有性經驗的婦女,性生活開始較早或曾有較多性伴侶的個案。
陰道癌的臨床主要症狀為停經後出血、異常陰道出血或泌尿方面的症狀及骨盆不適等。
陰道癌的診斷要靠病理切片檢查證實,病理診斷後,須做分期評估及治療方法。
陰道癌的治療要根據發生位置、腫瘤大小和侵犯深度來決定。一般分為手術、化學治療及放射治療。和子宮頸癌不同的是,陰道癌治療後的副作用較多,且不易根治,因此早期診斷仍是治癒的最佳方法。
這位病患經醫院診斷為第二期陰道癌,因腫瘤4公分且位於陰道前右側壁下2/3處,因此決定放射治療及化療。治療後出血及小便的症狀已大幅改善。
(作者為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婦產科醫師)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