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牙常出血、皮膚有紫斑 恐血小板異常 盡快就醫
記者邱紹雯/台北報導
刷牙時牙齦出血、皮膚出現紫斑,可別以為只是單純牙周病,小心是血小板異常,若拔牙恐大出血,有生命危險。
一名42歲女子日前刷牙時牙齦、口腔黏膜出血不止,且全身軀體及四肢皮下出現紫斑、瘀青及點狀出血,經抽血檢查發現,女子血小板嚴重偏低,確診為「原發性血小板減少紫斑症」 ,緊急輸血及注射免疫球蛋白,異常出血症狀才獲緩解。
收治病例的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血液腫瘤科主任李治宇昨表示,這名女子長期有吃減肥藥的習慣,疑似因此造成免疫系統失調,急診就醫檢查發現,她的血液中血小板只有3,000毫升,正常值應在15萬到40萬毫升間,嚴重偏低,經輸血,加上類固醇、免疫球蛋白注射治療,一週後血小板才上升至15萬毫升正常值,患者的皮膚及口腔不再出血,身體恢復正常。
李治宇說,血小板具有止血作用,低於兩萬毫升時,血管因承受較大血流壓力容易出血,嚴重者恐導致腦出血。
他也舉例,如在外科手術或拔牙時,血小板至少需要8萬毫升以上,否則術後傷口會繼續出血,尤其肝硬化患者,因肝臟機能亢進,血小板在脾臟內被大量破壞,導致血小板減少,若需要拔牙或開刀,必須先輸注血小板至8萬毫升以上。
李治宇提醒,若牙齦、軀體、四肢出現不明原因出血,應懷疑為血小板異常,盡速就醫。若未治療,又接受拔牙或手術治療時,恐造成大出血,可能危及生命。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