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醫學研究》躁鬱症鋰鹽用藥 找到有效基因

2014/01/16 06:00

中研院生醫所與國內44家精神醫療機構的精神科醫師共組研究團隊,發現華人第一型躁鬱症病人對一線藥物鋰鹽會產生療效的基因。(記者湯佳玲攝)

記者湯佳玲/台北報導

中研院生醫所與國內55家精神醫療機構的精神科醫師共組研究團隊(見圖,記者湯佳玲攝)發現,華人第一型躁鬱症病人對一線藥物「鋰鹽」會產生療效的基因,有助個人化醫療,投予正確藥物,團隊希望能藉此開發出「篩檢套組」。

馬偕醫院精神科資深主治醫師李朝雄指出,第一型躁鬱症以躁症為主,全台約20萬名患者,終生有15%死於自殺。目前緩解第一型躁鬱症的藥物以鋰鹽為主,但不是每一個躁鬱症患者都對此藥有效。

中研院生醫所特聘研究員鄭泰安表示,研究團隊根據病史圖表,從1761名病人中,挑選出394名至少有兩年規則服用鋰鹽的病人,進行高密度基因型鑑定分析。

他們發現位在第三對染色體的「谷胺酸脫羧酶樣蛋白」(GADL1)基因的33個變異位點中,有3個點與鋰鹽是否有效息息相關。病人核苷酸排序中帶有「T」的,顯示對鋰鹽有效,未帶「T」的則無效。研究成果刊登在國際排名第一的醫學期刊《新英格蘭醫學期刊》。

鄭泰安表示,此為精神科第一個被發現可以預測藥物是否有效的基因,如果病人知道鋰鹽對他無效,就可以及早使用其他的藥物治療,不必冒著病症復發和自殺的高風險服用鋰鹽,將有助於個體化醫療與新藥設計和開發。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