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內視鏡超音波 透視腸胃道腫瘤

2011/11/17 06:00

▲內視鏡超音波將探頭深入體內,可以將病灶看得更清楚。(照片提供/曾志偉)

文/曾志偉

53歲的林先生家住雲林,因上腹不適至醫院追蹤,接受內視鏡檢查時發現其胃潰瘍,進一步切片化驗發現,潰瘍處有癌化現象。由於林先生有肝硬化,凝血功能不佳,醫療團隊評估後認為,應儘量避免開刀,所幸經以內視鏡超音波進一步檢查,確認病灶為0.8公分的表淺胃癌,經以內視鏡黏膜切除術完全切除腫瘤,復元狀況良好,目前僅須定期追蹤。

內視鏡超音波是在原本的內視鏡之前,再增加一個超音波探頭,可以看清楚黏膜下面的變化。與一般腹部超音波的不同之處,在於一般腹部超音波與內臟器官隔著肚皮,加上胃壁、腸道有空氣存在,沒辦法看清體內器官;內視鏡超音波將超音波探頭送入體內,直接貼在胃壁、腸壁或食道上,比起層層阻隔「隔山打牛」,自然可以將病灶看得更清楚。

◎內視鏡超音波目前針對腫瘤最多的應用如下:

●黏膜下腫瘤鑑別診斷︰一般以胃鏡看到的黏膜下腫瘤因為表面完好,無法判定腫瘤是從哪裡長出來的,像這樣的病灶雖然可以用電腦斷層或其他方法做鑑別,但內視鏡超音波能清楚辨識黏膜分層,對於黏膜下腫瘤的源頭能一目了然,有助於決定後續的治療方式。

●腫瘤分期︰腫瘤由外表看,無法看出腫瘤「吃」得多深,侵犯到哪一層,旁邊有無淋巴結等,透過內視鏡超音波可以看得很清楚,幫助臨床醫師建立治療的方向。

對病人而言,接受內視鏡超音波檢查的風險與胃鏡檢查相當,一次檢查時間約半小時至一個小時左右。由於檢查時間較長,若病人較不能配合,通常會建議麻醉進行。

內視鏡超音波對腫瘤的局部結構觀察比電腦斷層更精準,病人毋需接受電腦斷層檢查,減少浪費金錢,也不必暴露在輻射線下,就能幫助醫師更確定,更了解病人癌症局部的分期、腫瘤形成的狀況,以及評估治療方向等,但若是懷疑病人有遠端轉移,如轉移至肝臟或其他器官,仍須透過電腦斷層來診斷。

像林先生這樣開刀風險較高的病人,術前謹慎評估是很重要的,透過內視鏡超音波的鑑別診斷,若病灶表淺,尚未侵犯到肌肉層,只需以內視鏡切除,病人可以少挨一刀。

(作者為大林慈濟醫院肝膽腸胃科主治醫師)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