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汗管瘤、扁平疣
惱人的疙瘩除之後快

2005/12/06 06:00

文/何美瑾

三十多歲的林小姐與妹妹一起步入診間說:「醫師!你看我的眼睛周圍,一顆顆的東西是什麼?以前都沒有,最近才慢慢長出來」,而幫她做臉的美容師說這是「肉芽」,因為使用太過滋潤的眼霜造成的,建議她改用其他保養品。

光滑無瑕的皮膚是每個人的夢想,當臉上出現一些小瑕疵的時候,總想盡辦法把它遮蓋住,但是當化妝品再也無法掩蓋的時候,該怎麼辦呢?眼睛周圍的肉芽,真正的名稱是「汗管瘤」。

汗管瘤是真皮中汗管組織過度增生而形成的良性腫瘤,好發於青春期以後的女性,但男性也不少見。

主要分布在眼睛周圍,以下眼瞼最為常見,偶爾於臉頰,甚至腋下、肚臍周圍等處可見,呈現一顆顆約一至二m m大小的膚色、或略帶有黃色的丘疹。其形成的原因與遺傳體質及荷爾蒙等因素相關,所以常可見兄弟姊妹有不同嚴重程度的汗管瘤。

治療方式可以用汽化性雷射來處理,術後會有約一星期的傷口結痂期,但為避免時常復發或留下疤痕,通常須接受多次雷射治療,才可達到滿意的效果。

除了汗管瘤外,臉部與頸部出現惱人的小疙瘩,包括皮膚贅瘤、粟丘疹、扁平疣、脂漏性角化症(俗稱老人斑)、瞼黃瘤、皮脂腺增生,甚至惡性腫瘤。

皮膚贅瘤多是分布在頸部,腋下、胯下、軀幹與上眼瞼等處偶爾可見。與遺傳體質、年紀、肥胖、荷爾蒙等因素有關。常見於年過三十與體重過重的人或是懷孕的婦女身上,剛開始是個如針尖般的小凸起,逐漸變成有柄的懸垂狀肉瘤,數目會越來越多。其實治療的方式很簡單,醫師會視狀況,選擇冷凍、電燒或雷射等,短時間內即可清理乾淨。

粟丘疹也是好發於眼睛周圍,小小的黃色顆粒,其成因不明,但治療方式很簡單,只需要用無菌的器械將其挑掉即可。

扁平疣則是由病毒感染所引起,好發在臉上,因為具有傳染性,常常可見隨著搔抓的痕跡一排排的分布佈臉,因此需要及早治療。除了冷凍、電燒、雷射等破壞性治療外,還可選擇加上外用藥膏,如A酸等。

(本文作者為國泰綜合醫院美容中心主治醫師)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