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塞伴隨黏稠鼻涕 竟是惡性淋巴瘤作祟
文/楊士維
1名66歲男性12年前因為鼻塞及持續性黏稠鼻涕,在其他醫療院所接受藥物治療半年,症狀未見改善,因此轉至本院進一步檢查與治療。
當時初步的鼻內視鏡檢查發現,患者雙側鼻腔內有大量分泌物及結痂(圖1),這些病灶類似於慢性鼻竇炎的表現。
進一步電腦斷層掃描顯示,患者的雙側鼻竇腔內有混濁陰影(圖2),符合慢性鼻竇炎的影像學特徵。
由於病患經過長期藥物治療仍無明顯改善,經與病患討論後,決定安排鼻竇內視鏡手術,以移除病變組織,並改善鼻腔引流功能。
手術過程順利,病患術後恢復良好。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手術切除的鼻竇組織送病理檢驗後,結果顯示竟是惡性淋巴瘤,而非單純的鼻竇炎。
換句話說,患者鼻腔內的結痂與分泌物,實際上是來自於鼻竇的淋巴瘤病灶。這一發現使得患者的治療方向發生重大改變,從原先的鼻竇炎手術轉為惡性淋巴瘤之治療。
治療後定期追蹤 12年未復發
患者在術後接受進一步治療後,定期在門診追蹤,至今已有12年,未再有疾病復發(圖3),達到了成功的治療結果。
鼻腔惡性淋巴瘤是1種罕見且具有高度侵襲性的疾病,發病率相對較低,常與病毒感染有關。
此病好發於中年男性(30–60歲),但某些類型的B細胞淋巴瘤也可能影響年齡較大的患者。臨床表現多樣化,常被誤認為慢性鼻竇炎或其他鼻部疾病。
確診為惡性淋巴瘤後,患者應接受進一步化學治療,必要時,加上放射線治療,以及其它療法,目標是消除殘存的腫瘤細胞,防止疾病復發與擴散。
患者起初僅表現出頑抗的鼻竇炎症狀,最終確診為鼻腔惡性淋巴瘤,這凸顯出對於不明原因的鼻部慢性症狀,應保持高度警覺。在遇到對藥物治療無效的鼻塞、持續性鼻涕時,應考慮進一步的鼻內視鏡檢查、影像學檢查以及必要的手術,以早期發現潛在的惡性病變。
(作者為基隆長庚紀念醫院耳鼻喉頭頸外科醫師)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