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頻道logo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乖乖女遭霸凌自殘 爸媽「傾聽同理」取代批判

2025/03/01 05:30

▲小美因情緒低落,縮在角落不想跟任何人講話;圖為情境照,圖中人物與本文無關。(照片提供/薛媛云)

▲小美因情緒低落,縮在角落不想跟任何人講話;圖為情境照,圖中人物與本文無關。(照片提供/薛媛云)

文/薛媛云

小美(化名)為1名青少女,父母覺得小美一直都是乖乖地、聽話的女兒,沒有互動問題。然而升上高中後,小美的成績突然下滑很多,父母不知道她在學習上出現什麼問題,但是親子間的衝突變多,小美也變得容易頂嘴,甚至於和父母爭吵後,直接甩頭離家,跑去住朋友家,一夜未歸。

後來小美變得不想去學校上課,常稱頭痛不適想請假,或是課上到一半想請病假回家休息。父母與老師連絡後,才發現小美在學校被同學霸凌,雖然老師已有警告這些同學,同學霸凌的狀況也改善了,但小美已經開始出現憂鬱和焦慮的相關症狀,例如:小美其實每天只吃一餐,什麼事都不太想做,也不想出門或是社交,容易有身體不適的症狀(例如:頭痛、胃痛等)。此外,輔導老師也發現她在情緒不佳時,會出現自殘的行為(會用刀片割手),學校也已通報自殺,並建議父母帶她就醫治療。

心理師發現小美曾向父母反映過與同學有衝突,以及被同學嘲笑的問題,但父母會跟小美說:「不要理他就好了」、「一定是你做了什麼事,才讓同學這樣對你」、「你要好好跟同學溝通或是道歉,這樣就會沒事了」。小美覺得每次跟父母說完,都有被批評和否定的感覺,情緒反而會更糟糕,之後也就更不想跟父母講霸凌的事了。

讓孩子感覺站同一陣線

心理師建議青少年的父母,學習傾聽和同理孩子的情緒(例如:你因為同學對你不友善,很難過,而且你不知道哪裡惹到同學了),其實就對孩子有很大的幫助了,至少孩子會知道你跟他站在同一陣線。

如果孩子已經出現不適當的情緒宣洩方式,例如:自殘、砸東西、打架、亂罵髒話等情緒失控的行為,可先把看得到的利器或易碎品收起來,沒有那麼容易取得或是觸碰到危險物品,就有機會降低孩子的自傷行為和其他不適當的情緒宣洩方式。

陪同活動 協助穩定情緒

可陪同孩子一起從事一些休閒娛樂的活動(例如:踏青、運動、拼圖、桌遊、畫畫等),協助穩定孩子的情緒狀態。

(作者為步步心理治療所所長)

☆自由電子報關心您︰自殺不能解決問題,勇敢求救並非弱者,社會處處有溫暖,一定能度過難關。☆

☆自殺防治諮詢安心專線:1925☆

☆生命線協談專線:1995☆

☆張老師專線:1980☆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