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頻道logo

國衛院:抗骨鬆長效針劑 降低再骨折風險

2025/02/14 05:30

▲國家衛生研究院昨發表最新研究結果,台大雲林分院骨科部主治醫師傅紹懷(左2)指出,若能將長效型抗骨鬆針劑視為疫苗,針對高風險族群推動公共衛生政策,將能有效降低整體社會的骨折風險。(記者邱芷柔攝)

▲國家衛生研究院昨發表最新研究結果,台大雲林分院骨科部主治醫師傅紹懷(左2)指出,若能將長效型抗骨鬆針劑視為疫苗,針對高風險族群推動公共衛生政策,將能有效降低整體社會的骨折風險。(記者邱芷柔攝)

記者邱芷柔/台北報導

全球每年發生約900萬起骨折事故,平均每3秒就有1人因此倒下,尤其女性一生中每2人就有1人經歷骨鬆性骨折,台灣邁入超高齡社會,令人擔憂的是,儘管已有抗骨鬆藥物可供治療,但患者持續用藥比例低,以台灣為例,僅3成骨折患者開始使用抗骨鬆藥物,其中6成在第2年停藥,最終不到2成能持續治療達3年。國家衛生研究院昨發表最新研究結果指出,提升抗骨鬆長效針劑使用率,可改善服藥順從性,還能有效降低再次骨鬆骨折的風險。

台大雲林分院骨科部主治醫師傅紹懷指出,骨質疏鬆症是沉默殺手,在發生骨折前,患者通常察覺不到骨質流失。許多人開始治療時,期待改善腰痠背痛、希望走路更快、骨骼更強壯,但骨鬆藥物的主要作用是提升骨密度、降低骨折風險,並不會緩解臨床症狀,也因為這種預期落差,讓不少患者誤以為「沒效果」而中斷用藥。

國衛院高齡醫學暨健康福祉研究中心助研究員王貞予指出,國衛院研究發現,長效型抗骨鬆針劑可提升服藥順從性並降低骨折風險。研究分析2008至2018年33萬名髖部骨折患者數據,結果顯示針劑使用率從2%增至62%,服藥順從性達69%,再次骨折風險降低15%,成果今年1月已刊登在國際知名學術期刊《Mayo Clinic Proceeding》。

使用率提升 服藥順從性改善

高齡研究中心執行長許志成強調,骨鬆治療是一輩子的事,需長期規劃,開始與停止治療都極需要專業醫護考量與陪伴協助,未來中心將進一步探索長期治療方案。

傅紹懷提到,民眾可自我評估骨鬆風險,如因輕微跌倒造成骨折、家族有髖部骨折、早發性停經或身高下降超過3公分等,亦可至醫療院所透過骨質密度檢查或AI輔助X光診斷。長效型抗骨鬆針劑一年僅需施打一針,讓患者在無法定期服藥情況下,也能獲得穩定治療效果,若能將長效型抗骨鬆針劑視為疫苗,針對高風險族群推動公共衛生政策,將能有效降低整體社會的骨折風險,減輕醫療負擔。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