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童患開放性動脈導管 手術治療成功「救心」
記者王善嬿/嘉義報導
1歲多的洪姓女童出生時,被診斷罹患開放性動脈導管,經過1年持續追蹤仍未自行關閉,經由大林慈濟醫院進行心導管手術治療,順利關閉開放性動脈導管,成功「救心」,女童恢復健康。
動脈導管是一條連接主動脈與肺動脈間的血管,在每個胎兒循環中扮演重要角色,出生後,動脈導管會逐漸收縮關閉,若出生一段時間仍未自然關閉,就是開放性動脈導管,約占先天性心臟病10%。
此手術由大林慈濟醫院小兒心臟科醫師劉瑋莉執行,台中榮民總醫院兒童心臟科教授詹聖霖協助,先讓女童鎮靜睡著,在鼠蹊部開2個微小血管穿刺傷口,因開放性動脈導管不到2毫米(mm),使用螺旋線圈封堵開放性動脈導管,手術不到2小時完成,術後隔天,女童順利出院。
劉瑋莉表示,罹患開放性動脈導管的症狀,會依導管大小不同,有人可能完全沒症狀,有人會出現心雜音、心內膜炎感染,甚至可能有餵食困難、生長遲緩、呼吸喘促等心臟衰竭症狀,若未及時處理,可能導致肺動脈高血壓,因此須定期追蹤,在適當時機關閉。
劉瑋莉說,開放性動脈導管治療方法除了心導管手術,還包括僅限早產兒及少部分新生兒的藥物治療,早產兒藥物治療無效或評估不適合心導管手術者,可以外科手術治療。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