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股溝疝氣復發 微創手術降低疼痛傷口小
文/黃勝賢
55歲的陳先生長年工作需搬重物,3年前因右側腹股溝疝氣接受傳統疝氣修補術治療,此次因右下腹又鼓出腫塊來院求診,經診斷為右側復發性疝氣合併左側腹股溝疝氣。患者此次接受腹腔鏡微創手術,以同一手術小傷口同時處理兩側的疝氣,治療後,隔天出院,主訴術後不需施打止痛藥,下午即可下床活動,疼痛感相較以往有相當明顯的差別。
腹股溝疝氣俗稱脫腸,顧名思義就是腸子從腹腔經過腹壁的缺損突出。臨床上最常見的表現就是腹壁或陰囊在久站或用力時會鼓出一坨軟軟的東西來,壓一壓或躺下來就不見了。隨著時間越久,腫塊會越來越大越明顯,甚至推不回去。
由於疝氣是腹壁缺損導致,無法經由藥物來治療,都需藉由手術來修補。傳統手術方式是在下腹部開個約6-10公分的傷口,由外往內來修補,由於傷口較大,術後1-2週會有較明顯的疼痛,也會影響行動,如果是雙側的話,就需要2個傷口,疼痛感更大。
隨著微創手術的進展,微創腹腔鏡疝氣修補術提供患者一個更不痛、恢復快速且復發率更低的選擇。
相較於傳統開放性手術由外往內的手術方式,腹膜外腹腔鏡是藉由下腹部1個1公分及2個0.5公分的小洞,從內部來做處理。就好像我們在補輪胎一樣,從裡面來補一定比從外面補來得更加牢靠,而且腹腔鏡所看到的範圍更大,相較可以補得更完整,所以復發率可大大降低。
另外,腹腔鏡微創手術由於傷口小,術後的疼痛可以大為縮短至1-2天,代表著患者可以更快回復到日常的生活中。
針對雙側的疝氣,微創手術更有意義,因為它可以利用同一個傷口來處理兩側的疝氣,不需開2個大傷口,減低術後的疼痛感。
微創手術代表著在手術中視野可以放大,所以可以看得更清楚、更全面、處理得更細緻、更完整,同時能兼具讓患者儘早恢復日常生活的要件,是患者的一大福音,也是外科手術的趨勢。
(作者為鹿港基督教醫院泌尿科主治醫師)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