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診後腹痛2天 竟腸道缺血性壞死
文/陳穎韋
48歲的陳先生因咳嗽而自行快篩,呈現陽性,到醫院通報後返家,卻發現肚子越來越痛,雖然有服用藥物並持續休息,腹痛的情形卻持續加劇,兩天後再度前往急診,經診斷發現為腸道缺血性壞死(如圖),經過緊急手術後,順利恢復並返家休養。
雖然新冠肺炎(COVID-19)最常見的症狀以呼吸道為主,例如咳嗽、呼吸喘或喉嚨痛等;不過,腸胃道的症狀也並非少見,可能有腹痛、腹瀉或噁心等症狀,大多數情形不需特別處理,只要請患者觀察症狀,給予支持性療法即可。
疑與血栓、腸道免疫功能下降有關
但是有案例報告,在新冠肺炎確診的期間,出現消化道壞死、穿孔的情形,根據現有證據推測,可能與感染時容易形成血栓,以及腸道免疫功能的下降有關。而缺血性腸炎需要緊急手術,可能需切除部分腸子,或甚至需要人工造口,才有可能康復,如果太晚發現,很有可能造成患者的死亡。
在新冠肺炎流行之前,若患者被診斷為缺血性腸炎,很大一部份為病人本身的心血管疾病所造成,或是患者因敗血症,形成敗血性栓塞(septic emboli)導致。不過隨著新型冠狀病毒持續流行,若出現急性腸胃道壞死或穿孔,新冠肺炎也是需要考慮的病因。
要提醒的是,新型冠狀病毒引起消化道的症狀,大多輕微,一般情況無需過分緊張,只要多留意症狀是否改變,若情形持續惡化,則需盡快就醫。
(作者為衛福部雙和醫院大腸直腸外科專任主治醫師)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