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健康聚寶盆》洗腎瘻管血流不順 氣球擴張術打通
文/廖啟豪
80歲的阿嬤接受血液透析(俗稱洗腎)多年,原本開朗的她,卻因洗腎瘻管血流不順且不好下針,顯得愁容滿面,經洗腎中心轉介到心臟血管外科,施行氣球擴張術將血管打通,阿嬤才重展笑顏。
接受血液透析,常見的途徑有頸靜脈洗腎導管及手臂洗腎瘻管。洗腎導管在日常照護上較為麻煩且容易有感染的情形,因此需要常規洗腎的腎友,多數會轉介至心臟血管外科建立洗腎瘻管。
手臂洗腎瘻管的建立方式是以手術方式連接動脈和靜脈,而瘻管又因病人的血管健康程度不同而選擇建立自體血管或人工血管,自體血管使用年限相對較久且不容易感染及阻塞。阿嬤即是以自體血管建立洗腎瘻管。
洗腎瘻管是腎友的生命線,平時除需避免壓迫之外,還要時常檢查瘻管的震顫感,若是有減弱或是消失的情形,或是洗腎時有疼痛痠麻、手臂腫脹、靜脈壓力高或是血流不足時,應儘快尋求心臟血管外科診斷治療。
改善不好下針及反覆穿刺
阿嬤就是因為洗腎瘻管變得狹窄(圖1),不易下針且血流不順,造成透析不適,最後經家人和醫療團隊鼓勵,到心臟血管外科門診後安排血管整形術,術中經由血管攝影發現主要問題為常見的透析穿刺處狹窄,藉由氣球擴張術將其打通(圖2),術後可見血管管徑均勻通暢且洗腎流速大幅改善(圖3),也改善不好下針及反覆穿刺的情形。
另提醒腎友,平日洗腎若無任何不適,仍建議每3-6個月,由心臟血管外科醫師評估是否需安排血管攝影檢查及維修,避免萬一瘻管完全阻塞且形成血栓,需打開血管取出血栓,手術方式會變得相對複雜且不適,且會大幅減少瘻管使用壽命並增加感染風險,得不償失。
針對洗腎瘻管狹窄的治療處置,現在手術方式可經皮穿刺之後做血管攝影,定位狹窄部位,以氣球擴張方式做血管整形手術,術中給予止痛藥物,降低因氣球擴張造成的疼痛;若是有反覆狹窄的病灶,經醫師評估後也能以置放支架的方式改善症狀。術後只有一個針孔大小的傷口,隔日或當日就可正常接受透析,因此千萬不要因為害怕手術而不敢定期在外科門診追蹤。
(作者為鹿港基督教醫院心臟血管外科主治醫師)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