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遵循123口訣 超前部署防治「偏頭痛」
記者羅碧/台北報導
台灣每10人中,就有1人罹患偏頭痛,而國外最新研究顯示,偏頭痛患者在疫情期間的每月平均偏頭痛天數,較疫情前增加4成,高達6成患者偏頭痛頻率和偏頭痛嚴重度增加;台灣頭痛學會指出,防治偏頭痛也要超前部署,提出「123口訣」,呼籲國人每週頭痛超過「1」次要看神經內科,止痛藥每週吃超過「2」天恐讓頭痛惡化,預防偏頭痛要靠運動、紓壓、預防性藥物這「3」招。
每週頭痛逾1次 應看神經內科
台灣頭痛學會理事長、衛生福利部基隆醫院副院長陳韋達指出,依流行病學推估,全台約高達200萬人罹患偏頭痛。武漢肺炎(新型冠狀病毒病,COVID-19)肆虐造成的身心壓力與生活巨大改變,也導致患者病情惡化,主要與在家防疫長時間盯著3C產品,情緒易隨疫情起伏而吃不下、睡不好,活動空間與運動量不足等,易誘發偏頭痛,並陷入惡性循環。
偏頭痛是「疾病」非「症狀」
台灣頭痛學會最近所做的1份問卷調查發現,近7成國人誤以為偏頭痛只是「症狀」,4成5不知道過度使用止痛藥恐造成頭痛更加惡化,台灣頭痛學會理事、新光醫院神經科主治醫師劉子洋指出,其實偏頭痛是一種「疾病」,只要頭痛反覆發生,每次持續4至72小時,伴隨噁心、嘔吐、畏光、怕吵的症狀,即符合偏頭痛定義。
台灣頭痛學會秘書長、台北榮總神經醫學中心主治醫師王嚴鋒表示,偏頭痛患者以20至50歲女性居多,誘發因素包含:壓力、遺傳、飲食、睡眠、環境等,嚴重會影響生活與工作。
曾有患者分享,發作時猶如大象在腦中奔跑,或是遭尖銳物反覆穿刺,痛到想撞牆、剖開腦袋。也因許多民眾誤以為偏頭痛是症狀,導致患者因頭痛須請假時,還得擔心遭同儕、同事誤會裝病偷懶,使患者承受著生理與心理的壓力,陷入偏頭痛加重的循環。
9月5日至11日是全球偏頭痛衛教週,台灣頭痛學會為了讓國人了解偏頭痛,已舉辦了「第一屆全國繪畫比賽」與「我的偏頭痛美學網路串聯」活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