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脈衝光雷射 減少青光眼術後炎症
文/邱欣玲
65歲的李先生由家屬牽引著走進診間,眼睛脹痛及隱隱頭痛,讓李先生面露愁容。心想剛從職場退休,正要好好享受優閒的生活,看看明亮鮮豔的大自然,無奈以藥物治療10多年的青光眼,現在似乎失效了,無法再靠藥物降低眼壓。
許多醫師建議他開刀,但是他對手術很恐懼,家人因工作亦無法協助術後照護及密集回診。難道退休就得生活得像黃昏夕陽般昏暗嗎?
青光眼是台灣民眾失明的第二大原因。正常人眼壓平均在12-20毫米汞柱,若眼壓過高,一般就稱呼為「青光眼」。在40歲以後常因老化、近視、糖尿病、家族遺傳,使得眼球內液體(稱為房水)排出不順暢,造成眼內壓升高。長久下來會造成視野逐漸縮小,視神經萎縮,中心視力受損,甚至失明。
青光眼的治療在於控制眼壓,並防止視神經(視力)惡化。降低眼壓的方法主要是藥物、手術及雷射治療。當青光眼藥物無法好好控制眼壓,而患者也不適合接受手術的時候,可以選擇「睫狀體雷射」治療,其作用原理是利用雷射降低睫狀體色素上皮細胞分泌房水的功能,達到眼壓下降的目的。
傳統雷射是連續雷射,過程通常會產生劇烈疼痛及不適感,而且可能引致嚴重併發症,如「眼壓過低」或「眼球萎縮」現象。
術後兩週 配合藥物就能控制眼壓
最新式的「微脈衝光」就是將連續雷射改為微脈衝雷射,不僅降低熱傳導效應,減少組織傷害,治療過程也比傳統舒適,治療後較少出現發炎反應及併發症。
李先生在接受「微脈衝光睫狀體雷射」治療後,術後兩週僅配合使用一種青光眼藥物就讓眼壓控制良好,不再有眼睛疼痛、頭痛、噁心、嘔吐的問題,生活品質也變得優質。
(作者為彰化基督教醫院青光眼科主任)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