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美骨科醫學會建議:打新冠疫苗前後 避免類固醇注射
文/楊振亞
復健科門診常會有許多關節和軟組織疼痛的病患前來求診。在武漢肺炎(新型冠狀病毒病,COVID-19)疫情期間,許多患者會選擇接受注射治療來處理疼痛問題。然而近期陸續開始大規模的新冠肺炎接種計畫施行,究竟在接受注射治療前,有沒有什麼特別考量呢?在回答這個問題前,首先我們必須先知道常見的注射治療有哪些:
施打前2週、打後1週 應避開
●含有類固醇的注射治療:這類的注射常使用懸浮態的類固醇顆粒,系統性的影響程度不大。然而根據研究,就算是少量的關節內類固醇注射,還是有可能會造成免疫抑制。
雖然目前仍未有強力證據證實含有類固醇的注射會影響新冠肺炎疫苗的效力,但根據美國骨科醫學會的建議,在接受新冠肺炎疫苗注射的前兩週,和注射後一週應避免含有類固醇的關節內或肌腱韌帶注射。
關節玻尿酸注射 不影響疫苗效力
●關節內玻尿酸注射:關節內玻尿酸具有局部抗發炎功效,但並不會影響生理的免疫功能。因此,在施打玻尿酸前後接受新冠肺炎疫苗接種,並不會影響疫苗效力。
●增生治療:這類的注射常使用高濃度的葡萄糖水,藉由高滲透壓引起組織局部的發炎反應,促進組織修復重塑。由於此類治療仰賴發炎反應,在注射後2-4週內建議不可使用含有抗發炎效果的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
因此,若是接種新冠肺炎疫苗後產生局部疼痛,有發燒不適的情況,建議以乙醯胺酚(acetaminophen,常見商品名為普拿疼)作為第一線的用藥。
●再生治療:此類注射包含像是PRP(富含血小板血漿),或是羊膜絨毛膜萃取物等。在接受這類的注射後2-4週內,建議不可使用含有抗發炎效果的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以免影響組織修復機轉。
因此,若是接種新冠肺炎疫苗後產生局部疼痛,有發燒不適的情況,依然建議以乙醯胺酚(acetaminophen,常見的商品名為普拿疼)作為第一線的用藥。
除了以上的考量,臨床醫師也會依照注射位置,給予其他疫苗注射的建議。若近期有接種新冠肺炎的打算,請務必告知您的臨床醫師。
(作者為台中榮總嘉義分院復健科主治醫師)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