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頻道logo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免換膝關節 3D列印保膝快又好

2020/10/06 05:30

▲隨著醫療技術的發展,膝關節受損的治療不再只有單一選項。(照片提供/鄭彥文)

▲隨著醫療技術的發展,膝關節受損的治療不再只有單一選項。(照片提供/鄭彥文)

文/鄭彥文

蔡先生35歲,因車禍導致膝關節變形及軟骨缺損,面臨未來可能要置換人工膝關節的處境。但人工膝關節使用年限一般不超過15年,等於15年之後,他還需要再接受置換,且每次手術對膝關節剩餘的骨骼都是一大損傷。

「退化性關節炎」是膝關節軟骨隨著長期使用,或因受傷所導致的軟骨缺損發炎疾病。常見症狀包含:膝蓋疼痛、變形、不良於行等,對於病況嚴重且年紀較長、活動需求沒那麼大的患者,通常會建議置換人工膝關節做為治療手段。

不過,骨科近年來逐漸著眼於如何在疾病演變到嚴重之前即進行治療,以利病人回復關節功能、延長關節使用年限。否則若只仰賴人工關節,活動量需求大的患者,仍有定期翻修的困擾。

為此,再生醫學與保膝手術應運而生。例如,再生醫學透過在病人關節內注射玻尿酸或病人自己血漿中的血小板(PRP),可改善軟骨磨損、減輕發炎症狀或促進軟骨再生。或是衛福部最新許可的治療方式—細胞治療,也是透過採集病人身上的幹細胞,經過培養與增生後,重新植入病人軟骨缺損處,達到軟骨再生的目標。

另外還有「骨髓刺激」,是在關節鏡手術下,藉由精準導引鑽孔手術,促進骨髓內豐富的幹細胞流向軟骨缺損處,同樣可促進軟骨再生,協助延長患者使用自己關節的時間。

保膝手術則是藉由脛骨的截骨矯正術,改善膝關節的受力曲線、促進軟骨復原,使患者膝蓋恢復功能並延長使用。此手術需仰賴精準的計算與量測。近年來,在3D列印技術的輔助下,藉由電腦斷層影像重組,精算出專屬於患者的手術器械與矯正角度,能精準治療與矯正患者的膝關節。術後患者只需要數週持柺杖輔助行走,待骨骼復原後,就可進行任何運動與活動。

隨著醫療技術的快速發展,膝關節受損的治療不再只有單一選項,透過合適的治療計畫、延長膝關節的使用年限,無論對年長者或活動需求大的患者來說,有更實質的幫助。

(作者為羅東博愛醫院骨科醫師)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