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空洞症罕見 俄籍女大生右手萎縮
記者陳建志/台中報導
俄羅斯一名女大生侃妮雅(中文名)5年前來台就學時,感覺右手逐漸無力與冰冷,後來連拿剪刀、寫字都成了問題,卻始終查不出病因,直到7月前往南韓探親安排檢查,才確診罹患「脊髓空洞症」。為了在台完成大學學業,且台灣有治療此症狀的專業醫師,上月回到台灣就醫,因術前右手肌肉明顯萎縮,希望術後能延緩惡化、自理生活。
在台微創開顱手術 延緩病情惡化
侃妮雅的父親為俄羅斯西伯利亞原住民,母親是南韓人,因對中文有興趣,2015年申請到台灣南部一所大學念書,年底時,卻出現右手手指無力,無法做開水壺、剪指甲、拿筷子、寫字等較精細動作,只好學習使用左手,生活很不便。
侃妮雅自述,右手也常出現莫名冰冷、刺痛,原以為是手肘受傷,卻查不出病因,透過針灸、復健治療都不見效,7月前往南韓探視親人,就醫安排核磁共振檢查,才發現罹患脊髓空洞症,她得知亞大醫院神經外科主任林志隆是此症狀權威醫師,決定到台灣就醫。
病程慢、診斷不易 初期不易發覺
林志隆表示,患者到院後發現,右手虎口肌肉已經明顯萎縮,小指頭也無法伸直,檢查後發現,因小腦懸雍垂下疝,造成腦脊髓液循環阻塞,引發頸胸腰椎的脊髓嚴重被液體壓迫,導致上肢神經面損傷。
林志隆決定為她進行微創開顱手術,在顯微鏡的輔助下,搭配神經導航系統及術中神經監測,將後顱窩減壓及選擇性軟腦膜下小腦懸雍垂切除,術後阻塞的腦脊髓液可重新回流,解除壓迫狀態,除可延緩右手肌肉萎縮外,也能改善小指彎曲的狀況,並減少疼痛和步態不穩的問題。
若有手腳無力等症狀 應儘速就醫
林志隆表示,脊髓空洞症為發生在脊髓部位的罕見疾病,因病程很慢,且診斷不易,因此初期時不易發覺,若延遲治療恐造成永久性的神經傷害,提醒民眾若發現手腳麻木無力、肌肉萎縮、手指無法彎曲、四肢莫名發冷等症狀,應儘速就醫檢查,把握黃金治療期。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