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前十字韌帶重建」新療法 關節鏡輔助合併外側肌腱固定

2020/03/03 05:30

▲前十字韌帶重建合併外側肌腱固定特殊編織方法。(照片提供/邱致皓)

文/邱致皓

▲前十字韌帶斷裂手術前(圖左)、前十字韌帶重建合併外側肌腱固定手術後(圖右)。(照片提供/邱致皓)

阿詠是高中籃球校隊隊長,每次高中聯賽,都有為數眾多的球迷。上個月的比賽,他在上籃時,啪的一聲扭傷了左膝,之後的腫脹讓他無法再繼續衝刺。

▲前十字韌帶重建合併外側肌腱固定術後X光。(照片提供/邱致皓)

本身愛運動或觀賞職業比賽的朋友,一定常聽到前十字韌帶斷裂。前十字韌帶負責膝關節的前後與旋轉穩定度,常在籃球、足球等,需要高度膝關節功能的運動中受傷,使選手無法回到最佳運動水準。導致前十字韌帶斷裂的受傷機轉,常同時造成外側關節軟組織的破裂,甚至骨折,引起更嚴重的膝關節不穩定。

▲搶分上籃時,一不小心可能就會受傷;圖為情境照,圖中人物與本文無關。 (本報圖庫照)

早年前十字韌帶斷裂,只做關節外側肌腱固定術,因當時認為這樣在生物力學的考量上已經足夠,但後來發現單純外側肌腱固定,無法同時解決膝關節前後與旋轉的不穩定,甚至有些報告認為會提高膝關節退化,因此單純外側肌腱固定手術,已經不再用於治療前十字韌帶斷裂,取而代之的,是使用關節鏡輔助,重建關節內的前十字韌帶。

但即使隨著技術進步,前十字韌帶重建後仍有10%到30%的患者有持續疼痛不穩定情況。5年內需要再次重建的比率約5%上下,尤其在小於20歲,或是術前有明顯旋轉不穩定的病患。因此有許多專家仍致力於提高前十字韌帶重建手術的成功率,此時傳統關節外側肌腱固定手術又被大家提起。

可降低2.5倍手術失敗率

生物力學研究發現,當前十字韌帶重建合併外側肌腱固定手術時,外側固定肌腱可提供穩定膝關節旋轉的力矩,減少因脛骨過度內旋所造成的前十字韌帶拉扯,降低40%關節內的壓力。臨床上,跟單純前十字韌帶重建比起來,同時合併固定外側肌腱可降低2.5倍的手術失敗率。

因此,透過特別的韌帶編織方法,可同時達到前十字韌帶重建與外側肌腱固定,提供充足的穩定度。適合術前有高度膝關節旋轉不穩定、需要快速即停、轉身動作的運動員,首次重建失敗過後、與有嚴重前後關節不穩定的患者。

(作者為林口長庚醫院骨科部主治醫師)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