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頻道logo

4月娃長罕見頸畸胎瘤 微創切除未傷周邊神經

2019/10/02 05:30
4月娃長罕見頸畸胎瘤 微創切除未傷周邊神經

▲童綜合醫院耳鼻喉部主任蔡青劭指出頸畸胎瘤位置。 (記者張軒哲翻攝)

記者張軒哲/台中報導

一名4個月大的女嬰右側頸部長了顆4.5公分腫瘤,外觀隆起、壓迫食道與氣管,而無法順利進食與呼吸。經核磁共振確診為頸畸胎瘤,為保護女嬰細嫩皮膚,並考量未來外表美觀,台中童綜合醫院耳鼻喉部主任蔡青劭採取達文西微創手術切除腫瘤。醫師指出,畸胎瘤通常在母胎時期就已形成,切勿拖延治療,避免危害周邊器官與神經。

頸畸胎瘤多半發生在嬰幼兒身上,成人案例少見。女嬰經切片檢查確認為惡性腫瘤,手術從耳後髮際切口,術後傷口小、復原狀況佳,隔天就能拔管進食。

蔡青劭表示,畸胎瘤源自胚胎時期的生殖細胞,於母胎時期就形成腫瘤,能從腫瘤中找到不規則狀的毛髮、骨骼或肌肉細胞。約95%至98%的畸胎瘤為良性,存在於卵巢或睪丸中,僅有少數2%至5%的畸胎瘤生長於頸部,且多為惡性腫瘤。由於頸畸胎瘤少見、且與淋巴管瘤難以區分,因此需透過核磁共振或測量絨毛膜促性腺激素指數、胎兒蛋白指數進一步確診,因頸部佈滿神經、血管與重要器官,若確診頸畸胎瘤應儘早接受治療。

畸胎瘤通常在母胎時期就已形成,若原發部位為卵巢或睪丸則有9成以上機率為良性,若不幸形成於頸部,腫瘤往往生長快速,蔡青劭呼籲,切勿拖延治療,避免危害周邊器官與神經。雖然頸畸胎瘤無法預防,但現今醫學進步、手術選擇多元,若頸部有不明隆起,應儘早就醫,千萬別因害怕而耽誤黃金治療期。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