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頸動脈內膜切除術 預防中風、再狹窄

2019/04/12 06:00

文/王定中

頸動脈是供應腦部血流的重要血管,通常是病患有高血壓、高血脂,當粥狀硬化斑塊沉積使得血管內膜增厚或鈣化造成頸動脈狹窄。當粥狀硬化斑塊逐漸變厚會造成大腦血流量不足,或者斑塊碎片脫落阻塞遠端小血管,造成腦部缺血性中風。

術中取下的血栓約有4.5公分。(照片提供/王定中)

頸動脈狹窄在初期的治療方式包括:減少動脈硬化危險因子及藥物治療。當血管狹窄達到一定程度時,需考慮置放支架或頸動脈內膜切除術治療。

若放置支架 仍有相當比率中風

在過去20年,台灣頸動脈狹窄的病患絕大多數都是採用支架置放,由於不用開刀,大部分病人接受程度極高,然而美國及歐洲兩地的頸動脈狹窄病患,多數採用手術治療。因為放置支架之後,依然有相當比率的病患發生中風或是腦出血。

而美國腦中風學會及神經內外科經過大規模統計跟研究,確認頸動脈內膜切除手術的病患術後中風,以及腦出血的比率,都比放置支架來得低,因此在2011年共同發布頸動脈狹窄治療指引,建議動脈狹窄治療的首選,是頸動脈內膜切除手術。

嘉義長庚醫院自2011年之後,絕大部分頸動脈狹窄合併中風或腦部暫時缺血症狀的病患,均採取頸動脈內膜剝離術治療。我們大多數的病人都是大於70歲,甚至80歲以上,高度頸動脈狹窄、雙側狹窄,甚至頸動脈狹窄合併心肌梗塞,因緊急狀況頸部跟心臟同時進行手術,都取得很好的成績。

在8年間,術後的一個月內沒有病患出現缺血性中風及腦出血,病患每年以頸動脈超音波或電腦斷層血管攝影術持續追蹤,目前沒有病患因為再度狹窄而需要進行手術。

血管攝影顯示病患左側內頸動脈狹窄大於90%。(照片提供/王定中)

若身體允許 建議優先考慮開刀

因此我們建議在病患的身體狀況允許時,有中風或缺血症狀的頸動脈狹窄病患當狹窄大於50%,或沒有症狀的病患狹窄大於60%,優先考慮進行頸動脈內膜切除手術;若是病人的身體狀況無法容忍開刀、手術的風險太大,或該院醫師無法提供此手術時,可以選擇置放頸動脈支架。(作者為嘉義長庚神經外科主治醫師)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