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頻道logo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認識思覺失調症─❶理解篇》莫名幻聽、妄想 資優生人生變黑白

2018/09/04 06:00

文/記者羅碧

◎前言:

根據健保統計資料,台灣有12萬名思覺失調症(原名精神分裂症)患者,佔全台人口比約為0.5%,相較於全球統計的1%,仍有半數延誤就醫或中斷治療。

為了讓讀者對此病有更多認識及了解,《健康醫療版》與台灣精神醫學會摘錄5位病友參加該會舉辦的《點亮繁星徵文活動》的文章,加上專家訪談,在每週二刊出,希望透過「理解、治療、復健、工作及醫護」共5篇,鼓勵病友就醫,也希望社會大眾多理解、接納、關懷、協助他們。

▲思覺失調症患者受幻覺、妄想影響,易感到不安而會退縮、怕人;圖為情境照,圖中人物與本文無關。(台灣精神醫學會提供)

▲思覺失調症患者受幻覺、妄想影響,易感到不安而會退縮、怕人;圖為情境照,圖中人物與本文無關。(台灣精神醫學會提供)

◎病友子樺的故事:

當時我是個前途被看好的第一志願高中生,念了1年書後,不幸被貼上「標籤」,判定為「精神分裂症」患者。

記得最初發病時,很多親戚、朋友介紹我嚐試中藥偏方、民俗療法,或求神問卜。

從我生病以來,始終在我的生命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人,莫過於我的母親了!

親友扶持理解 從谷底爬起

我一直都有規則服藥和追蹤門診,很努力地參加了各種復健活動,以致症狀並沒有加重,始終保持在較輕度的程度。

如今「精神分裂症」已更名為「思覺失調症」,台灣在這30多年以來,醫學的發達,也是大家有目共睹。

◎專家解說:

台灣精神醫學會秘書長、林口長庚精神科醫師張家銘表示,在2014年之前,思覺失調症的原名是精神分裂症,患者因出現妄想、幻聽、思考混亂,而易被誤解為「中邪」、「瘋子」、「有攻擊性」等行為,而被貼上「標籤」,患者可能會先被帶去求神問卜、接受民俗療法等,直到病症愈來愈嚴重,沒辦法處理後,才就醫。

思考知覺出問題 常被誤為中邪

思覺失調症主要是患者的「思考」和「知覺」出問題,也就是他們的思考流程(鬆散、邏輯不連貫)、內容(妄想)及知覺(聽、幻覺)功能出問題,而產生「失調」;「失調」也代表有「恢復的可能性」。

思覺失調症並非絕症,透過治療能穩定及控制症狀,患者依然擁有融入社會的能力。但和所有疾病一樣,愈早發現,愈早接受治療,恢復情形愈好。

▲思覺失調症患者透過治療能穩定及控制症狀,仍可融入社會;圖為情境照,圖中人物與本文無關。(台灣精神醫學會提供)

▲思覺失調症患者透過治療能穩定及控制症狀,仍可融入社會;圖為情境照,圖中人物與本文無關。(台灣精神醫學會提供)

透過治療、控制 仍可融入社會

思覺失調症患者的發病年齡以國、高中為多,與生理、遺傳、心理及環境因素有關,男女比為1:1,也就是沒有性別差異。

患者常難以分辨現實和虛幻而缺乏病識感。如果家長或老師、同學發現他的專注力變差、成績退步、常自言自語、老覺得有人跟蹤他或追殺他、聽到奇怪的聲音等情形時,最好帶他就醫。

要提醒的是,很多人常以為病友有危險性,但其實只是偶發個案,其中多是未確診、更未接受治療。事實上,思覺失調症患者受幻覺、妄想影響,大多數患者感到不安而會退縮、怕人。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