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健康聚寶盆》把握復健黃金期 臥床婦恢復行動自如
文/趙明哲
71歲的黃女士因車禍腦出血送醫,開刀撿回一命,但因術後進食狀況欠佳,一度無力、躺在床上一個多月,家屬擔心「永遠叫不醒」,所幸在復健團隊協助下,總算恢復行動自如。
車禍腦傷 家屬憂永遠叫不醒
黃女士在去年12月騎機車與車輛碰撞,頭部劇烈撞擊地面而昏迷,送醫檢查雖無明顯外傷,但住院期間開始出現講話不清楚、躁動、走路不穩、摔倒等後遺症,家屬評估後,同意手術治療。
手術過程中發現,她的左腦部出血,成功止血,且患者經過術後觀察、追蹤,也恢復清醒。在她病情穩定後,同意返家自行復健。
沒想到回家一個多月後,患者出現意識模糊症狀,且終日嗜睡、精神不濟,甚至一度無法叫醒,子女為此擔心不已,再度陪同就醫,檢查後發現原來是婦人返家期間食慾不振,缺乏補充營養,合併體內鈉離子偏低,加上尿道感染,連帶造成復健進度嚴重落後,只得終日躺在病床。
其實患者二度到院時,已無法自行行動,光是在家人攙扶下,從一樓大廳走到電梯入口,短短不到20公尺的路就花快10分鐘。所幸住院後復健科醫療團隊介入,開出「復健菜單」,黃女士也積極配合復健,不到一個月,她已能輕鬆從1樓走到7樓,讓家屬誇獎:「幾乎跟車禍前沒有差別。」
針對「腦中風」或「腦出血」患者而言,早期復健評估和治療是確保最佳復健療效的關鍵。
一般會規劃「物理治療」,如運動困難、步態異常或平衡失調者,重建運動功能(肌耐力、平衡、協調)及步行能力,另外也安排「職能治療」,訓練日常生活技巧,例如進食、穿脫衣物等自我照顧活動,對於有吞嚥困難、放置鼻胃管,或言語溝通障礙的患者,也會進行「語言治療」。
若患者狀況日趨穩定,會再加入「心肺運動治療」等項目,協助病人達到最佳復原狀況,尤其功能性恢復大都在中風後6個月內完成,特別是前3個月是最重要的黃金期。
建議患者與家屬要有強韌意志力和調適心情,才能循序漸進回到原來生活步調。
(作者為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復健科主任)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