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動作」看出壽命!研究:做不到死亡風險暴增6倍
首次上稿 00:32
更新時間 06:51
陳定瑜/核稿編輯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別小看日常動作!一項長達12年的研究發現,若無法順利完成「坐下再站起」的動作,死亡風險恐比一般人高出3到6倍。基因醫師張家銘指出,這項動作能反映身體協調、肌力與平衡能力,若出現困難,可能代表身體機能正在退化,好在如果透過訓練仍有改善空間。
張家銘近日在臉書分享,《歐洲預防心臟病學期刊》一項研究顯示,在追蹤4000多位的中老年人發現,不能順利「坐下、再站起」的人,死亡風險比其他人高出3到6倍。醫師指出,這項測試不需抽血或照X光,只需2分鐘,就能初步評估身體狀況。
張家銘透露,能不能輕鬆的從地上坐下,且不靠牆和手就站起來,這項簡單的動作就能看出身體的真實狀態,「只要一張瑜珈墊、光著腳,穿著不太卡的衣服,從地上坐下再站起來,就能知道自己在肌肉力量、柔軟度、平衡感和體脂比例,過程中只要用到一隻手、扶到地、或是晃了一下,都會扣0.5到1分。如果拿到0~4分的人,有超過4成在12年內去世;拿到10分的人,幾乎都還活得好好的」。
張家銘解釋,「身體站不起來,代表的不是笨拙,而是全身系統正在退化,肌肉少了、平衡差了、關節僵了,身體其實早就在發出警訊。尤其中年以後,常久坐、少動、不運動,肌肉慢慢流失,變成『肌少症』不只是容易跌倒、不能自理生活,更可能讓血管變硬、代謝出問題,最後心臟受不了」。
不過也不需要太擔心,只需平時多練習「分數是可以練回來的!」從下肢肌力、核心穩定、身體柔軟度與平衡感訓練,坐下、起立的能力是可以明顯改善的,每天練一點、每天穩一點,分數會慢慢往上爬,身體的穩定感、靈活度、自主性也會跟著提升。張家銘也說,「能不能從地上自己站起來,是我們是否還能自主生活的象徵」。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