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網》寶寶哭鬧好無助? 醫授5招有效安撫情緒
沈莉馨/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寶寶哭鬧時,新手爸媽常感到手足無措,但事實上,寶寶的哭聲是他們與世界溝通的第一種方式。王孫斌婦產科於臉書發文指出,寶寶無法透過言語表達情緒與需求,因此哭鬧成了他們與外界溝通的重要方式,這時應先確認嬰幼兒是否有生理需求或不適,而適時的安撫可建立安全感。使用包巾、讓寶寶側躺、吸吮、搖擺、聲音等5種方法能有效安穩情緒。
檢查身心理需求 即時回應
診所提到,當寶寶開始哭時,爸媽不妨先從幾個基本面著手檢查:是否尿布濕了?是不是肚子餓了?有沒有身體不舒服,例如發燒或脹氣?又或者只是想要人陪伴?這些都可能是引起哭鬧的原因。
不少新手爸媽擔心過早安撫會讓寶寶養成依賴,但其實,寶寶在成長初期若能即時獲得回應,反而會建立起安全感。專家指出,這樣的陪伴不會「寵壞」孩子,反而促進情感連結。隨著寶寶年齡漸長,父母通常能在他們五至六個月大時,辨別出哭聲中不同的意涵,例如撒嬌或不適。
包、側、吸、搖、聲 安撫5技巧
診所說明,每個寶寶個性不同,需要嘗試多種方法來找到適合自家寶寶的安撫方式。以下是常見的「包、側、吸、搖、聲」5種技巧:
●包包巾:將寶寶包裹起來,模仿子宮內的環境,讓寶寶有安全感。
●側躺:讓寶寶側躺在臂彎中,感受心跳、體溫和味道,有助於安撫情緒。
●吸吮:讓寶寶吸奶或吸奶嘴,能夠透過吸吮動作使寶寶大腦放鬆,不必擔心奶嘴上癮,隨著成長自然會減少依賴。
●搖擺:輕輕搖晃寶寶以舒緩情緒,但避免搖晃過大以免傷害寶寶。
●聲音:在寶寶耳邊輕輕發出「噓噓」聲,模仿子宮內羊水的聲音,讓寶寶安心。
當寶寶的哭聲和平時大不相同,例如變得特別尖銳或像貓叫,或出現腹脹、臉色發青、活動力下降、食慾變差等情況時,應立即就醫,以排除身體異常的可能。
診所提醒,無論情緒多麼沮喪或疲累,都千萬不要激烈搖晃寶寶。搖晃可能造成「搖晃症候群」,導致嚴重甚至不可逆的傷害。照顧寶寶需要的不僅是愛心,還需要極大的耐心與細心。當面對困難時,別忘了尋求專業人士的協助。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