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糙米含砷量較高 研究:恐危害嬰幼兒 要權衡利弊
〔編譯陳成良/綜合報導〕糙米比白米健康?最新研究可能顛覆您的印象。美國1項新研究警示,市售糙米雖富含營養,但其砷含量(特別是毒性較高的無機砷)普遍高於白米,對5歲以下嬰幼兒恐構成潛在健康風險。
據《ScienceAlert》報導,研究主持人、密西根州立大學農業與自然資源學院特聘教授吳斐莉(Felicia Wu)強調,這項研究提醒消費者在選擇食物時,應同時考量食品安全與營養價值。她說明,選擇糙米雖會攝入較多砷,但對多數成人只要非長期過量食用,尚不致構成嚴重健康威脅。
砷是地殼中的天然元素,具高度毒性。相較於其他穀物,稻米特別容易從土壤中吸收砷,尤其是在水田種植環境下,其含量可達其他穀物的近十倍。糙米因保留了米糠(麩皮),雖然營養更豐富,但也更容易累積砷。吳教授與博士後研究員史考特(Christian Scott)利用美國「我們在美國吃什麼」(What We Eat in America)資料庫等數據,比較了美國民眾食用糙米與白米的砷暴露風險。
研究發現,無論是美國本土種植或全球進口的稻米,糙米中的「無機砷」(毒性較高)佔總砷量比例均顯著高於白米。例如,在美國產稻米中,白米的無機砷比例約33%,糙米則達48%;全球進口米的情況更甚(白米53%vs.糙米65%)。相對地,毒性較低的有機砷(常見於海鮮)較易被人體排出。
研究結果確實指出,對5歲以下、甚至小至6個月大的嬰幼兒而言,從糙米攝入的砷可能構成潛在健康風險。由於嬰幼兒的食量相對體重較高,對砷暴露可能更為敏感。此外,經常食用米飯的亞裔移民群體,以及面臨糧食不安全問題的人口,也可能因攝取量較大而面臨較高風險。
然而,吳斐莉也提醒,這項發現不應被解讀為糙米不健康,或應完全改吃白米。糙米富含纖維、蛋白質與菸鹼酸等重要營養素,對健康仍有益處。她表示,評估砷暴露只是權衡糙米與白米優劣的其中一面,「需要更多研究來釐清,糙米所含的營養成分(如米糠)是否能在一定程度上減輕砷暴露的潛在風險。」
研究團隊建議,應進行更全面的社會公衛成本效益分析。考量到長期慢性砷暴露可能增加癌症風險,提升消費者對食品中砷含量的認知至關重要。相關研究成果已發表於《風險分析》(Risk Analysis)期刊。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