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頻道logo

研究:抗生素干擾嬰兒腸道菌 恐致1型糖尿病風險增

2025/03/30 12:14

研究指出,抗生素干擾嬰兒腸道菌,或致日後糖尿病;情境照,圖中人物與本文無關。(照片來源:shutterstock)

研究指出,抗生素干擾嬰兒腸道菌,或致日後糖尿病;情境照,圖中人物與本文無關。(照片來源:shutterstock)

〔編譯陳成良/綜合報導〕近期研究發現,嬰兒時期接觸抗生素可能會擾亂腸道微生物組的平衡,影響負責製造胰島素的β細胞發育,進而提高日後罹患糖尿病的風險。這項發表於頂尖期刊《科學》(Science)的研究強調,生命早期的微生物群在胰臟發育中扮演關鍵角色,某些特定微生物甚至有助於β細胞增生。

β細胞是人體內唯一能製造胰島素的細胞,而胰島素是將葡萄糖轉化為能量、調節血糖的關鍵荷爾蒙。人類嬰兒出生時β細胞數量有限,必須在生命早期迅速增生以滿足一生需求。然而,抗生素的使用可能干擾了這個關鍵的細胞增長過程。

據《每日科技網》(scitechdaily)報導,由美國科羅拉多大學波德分校生物前沿研究所(BioFrontiers Institute)助理教授珍妮佛·希爾(Jennifer Hill)領導的研究,透過小鼠模型發現,特定腸道微生物,例如都柏林念珠菌(Candida dubliniensis),在β細胞的發育過程中扮演著支持性的重要角色。希爾表示,這項研究不僅揭示了微生物如何影響β細胞發育的機制,也為未來糖尿病防治提供了新的思考方向。

第一型糖尿病是一種自體免疫疾病,患者胰臟無法分泌足夠胰島素,導致血糖升高,目前無法根治,影響全球數百萬人,且通常在兒童期發病。雖然遺傳是重要因素,但環境的影響同樣不可忽視。科學家觀察到,帶有相同第一型糖尿病易感基因的同卵雙胞胎,往往只有其中一人發病。這顯示「環境經歷正在改變他們的患病易感性」,而微生物組被認為是其中一個重要的環境因素。

過去的研究也間接支持此觀點。例如,接受母乳餵養或經陰道自然分娩的嬰兒,因接觸到較健康的早期微生物,罹患第一型糖尿病的風險相對較低。相反地,早期使用抗生素雖能對抗有害細菌,卻可能同時殺死或抑制了那些對胰臟β細胞正常發育至關重要的益菌,從而潛在增加了糖尿病的風險。

希爾的研究明確指出,生命早期存在一個關鍵的「機會之窗」,特定微生物在此期間對胰臟細胞的正常發育不可或缺。抗生素的干預可能恰好發生在這個窗口期,阻礙了β細胞應有的增生,進而影響個體長期的胰島素分泌能力。

研究人員推測,未來或許能運用基於微生物的方法,例如透過補充特定的益生菌或益生元,來幫助恢復或維持高風險嬰兒腸道微生物的健康平衡。希爾對此表示樂觀,認為相關研究「提供了重要新證據」,顯示這類方法有潛力應用於糖尿病的預防,甚至可能對治療有所助益。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