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頻道logo

健康網》壓力一來腹痛又腹瀉? 中醫:「6穴位」減緩腸躁症

2025/03/19 15:01

中醫師指出,腸道對壓力特別敏感。若長期壓力大,或因情緒激動而生氣,病症慢性化就會發展成大腸激躁症;情境照。(圖取自shutterstock)

中醫師指出,腸道對壓力特別敏感。若長期壓力大,或因情緒激動而生氣,病症慢性化就會發展成大腸激躁症;情境照。(圖取自shutterstock)

葉立斌/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情緒緊張、壓力大腸道就鬧脾氣,令人困擾不已!澄品中醫診所中醫師顏孟章在臉書專頁「澄品中醫診所」發文表示,大腸激躁症與情志失調、肝氣鬱結、脾胃虛弱及飲食不節有關,患者除會腹瀉或便秘,也常出現腹痛、腹脹等狀況。可透過按摩合谷、足三里、天樞、太衝、太白、中脘、關元6穴位,調理肝腸胃脾與任脈;飲食應注意5重點,包括:減少咖啡因、酒精、刺激性、易脹氣食物的攝入,以及便秘患者增加攝取膳食纖維,配合規律運動,以減緩症狀。

壓力大 腸道易不適

顏孟章指出,腸道被稱為「人體的第二個大腦」,對壓力特別敏感。無論是長期處於緊張狀態、壓力過大,或因情緒激動而生氣,都可能引發腸道不適,導致嚴重的腹痛症狀。若長期如此,病症可能會慢性化,進而發展成大腸激躁症。

顏孟章表示,以中醫觀點來說,大腸激躁症並非單一疾病名稱,通常與「泄瀉(腹瀉)」、「便秘」、「腹痛」、「腸鳴」等症狀相關。患者可能產生腹部絞痛、尿急、腹部飽脹感,也會出現持續放屁、腹部發出異常聲音等狀況,因此,日常生活中造成患者很大困擾。

調理腸胃肝脾6穴位

如何改善或減緩腸躁症狀?顏孟章說,除可透過中藥配合針灸、溫灸等方式治療,日常推薦按摩以下6穴位,可補氣和胃、疏肝理氣、健脾利氣。

合谷:屬手陽明大腸經,有益補氣和胃。
足三里:屬足陽明胃經,有益腸胃調節。
太衝:屬厥陰肝經,有益疏肝理氣。
太白:屬足太陰脾經,有益健脾利氣。
中脘、關元:屬任脈,有益健脾和胃。

中醫師分享有助緩解大腸激躁症5穴位。(圖取自澄品中醫臉書)

中醫師分享有助緩解大腸激躁症5穴位。(圖取自澄品中醫臉書)

減緩症狀飲食5重點

飲食上顏孟章建議,可多食用山藥、蓮子、紅棗、白扁豆,並提醒應注意以下5重點:

●便秘型患者可增加攝取膳食纖維。
●易脹氣患者應避免易發酵的碳水食物,如豆類、奶類、麵包等。
●避免咖啡因。
●少飲酒。
●減少攝取刺激性食物。

顏孟章補充,想減緩腸躁症症狀,除了穴位按摩與調整飲食,日常應維持充足睡眠與適當休息,並規律運動,以減緩壓力護腸道。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