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頻道logo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騙過」肝臟甩脂肪 減重新招曝光

2025/03/11 11:35

減重不再卡關,科學家找到代謝新解方;圖為情境照。(圖取自shutterstock)

減重不再卡關,科學家找到代謝新解方;圖為情境照。(圖取自shutterstock)

〔記者陳成良/綜合報導〕減重路上是否常覺得努力無效,體重數字像是被鎖住動彈不得?丹麥南丹麥大學(University of Southern Denmark)的最新研究或許能帶來轉機。研究團隊發現,一種「騙過」代謝的方法,可能幫助人們突破減重停滯期。《紐約郵報》報導,這項發現為苦於瘦身瓶頸的民眾點燃新希望。

減重初期通常進展順利,但隨著體重下降,困難度卻直線上升。原因是熱量攝取過低時,身體會進入「飢餓模式」,新陳代謝減緩,脂肪不再燃燒,反而被儲存起來作為能量備用。即使仰賴「瘦瘦筆」(Ozempic)或「Wegovy」等藥物,許多人在減掉20%至25%體重後,還是會撞上「瘦瘦筆停滯期」,進展停滯不前。

為破解這項難題,南丹麥大學分子生物學教授金·拉夫斯凱爾(Kim Ravnskjaer)帶領團隊,針對小鼠肝臟中的Plvap基因展開研究。過去已知,天生缺乏此基因的人,脂質代謝(即身體分解與運用脂肪的過程)常出問題。這次實驗發現,Plvap基因主導肝臟在「飢餓模式」下從燃燒糖分轉向脂肪的代謝轉換。當研究人員關閉小鼠的Plvap基因,肝臟無法感知禁食狀態,持續分解糖分而非儲存脂肪。這顯示,若能操控這機制,或許可加速代謝,打破減重瓶頸。

拉夫斯凱爾指出,若未來能開發藥物,維持脂肪與糖分的正常燃燒效率,不僅能讓減重藥效更持久,還可能幫助糖尿病患者改善治療成果。更令人驚喜的是,實驗中小鼠未見副作用,血糖反而下降,胰島素敏感度提升。這對於第二型糖尿病患者來說尤其重要,因高血糖常引發慢性併發症。

這項研究已刊登於《細胞代謝》(Cell Metabolism)期刊。然而,目前僅在小鼠身上驗證,距離人體應用還有漫長道路。拉夫斯凱爾坦言,從實驗室到藥物上市充滿挑戰,但這項發現無疑為減重與代謝疾病治療開啟新可能。他強調,深入理解Plvap基因,或許能讓糖尿病患者更妥善控制血糖,帶來健康新曙光。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