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醫、藥交鋒 事後避孕藥轉指示藥無共識
〔記者邱芷柔/台北報導〕衛福部今日(6日)召開「緊急事後避孕藥轉為指示藥」專家會議,會中意見分歧,藥界主張轉類,強調保障女性自主權並符合國際趨勢,醫界則憂心健康風險,支持維持由醫師處方。食藥署副署長王德元表示,決策無法零風險,將持續蒐集意見,促進跨領域溝通,尋求社會共識。
事後避孕藥是高劑量的單次使用藥品,目前在國內屬於處方藥,須由醫師開立,作為緊急避孕措施。台灣婦產科醫學會祕書長黃建霈直言,事後避孕藥為應急手段,過去須處方,為何現在要開放?若出問題,誰負責?他強調,學會已函文衛福部,重申反對立場,4大理由包括,服藥後須醫師追蹤、避孕效果非百分之百且無法防子宮外孕、台灣醫療資源充足可即時照護、且恐誤導民眾隨意使用,增加無防護性行為、性病與非預期懷孕風險。
黃建霈進一步說明,臨床上醫師通常要求服藥者兩週內回診,以確認避孕成功並排除異常,如經期紊亂或未察覺懷孕,避免延誤診斷與處置。事後避孕藥並非百分之百有效,且無法預防子宮外孕,若未及時發現,可能導致內出血甚至死亡。國外多將此藥列為非處方藥,主因是就醫不便且昂貴,但台灣醫療資源充足,可提供即時照護。此外,若事後避孕藥無需醫師處方即可取得,恐讓女性誤以為可隨意使用,導致無防護性行為增加。因此學會強烈呼籲,事後避孕藥轉類應審慎評估,才能真正保障婦女,特別是青少女的健康。
中華民國藥師公會全聯會常務監事李懿軒則表示,政府應保障女性自主避孕權,根據世衛組織建議,保險套破裂等情況下,婦女應擁有「第二選擇」,因此藥師公會呼籲,台灣不應落後國際,應將事後避孕藥加速轉類。
藥師公會全聯會也發出聲明,支持緊急事後避孕藥轉為指示藥,且婦女團體與兒少代表對轉類並無反對意見,多數先進國家已開放事後避孕藥,台灣不應背道而馳。台灣女人連線2024年調查也顯示,近7成民眾支持轉類,且台灣婦產科診所僅有965家,而健保藥局達8887家,若開放藥局供應可提升藥物可近性,讓婦女在黃金時間內獲得協助,降低意外懷孕風險。
王德元表示,今天召開的「緊急事後避孕藥轉類可行性專家會議」集結多領域專家,因為涉及層面廣泛,需要進行風險分析,以科學證據去評估,包含社會科學、自然科學以及人權,不同面向間需要彼此溝通調和,「沒有零風險的決定!」食藥署將以風險管理及全民利益為最大考量,進行後續評估,也盼各界持續互相交流討論凝聚社會共識。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