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頻道logo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健康網》花蓮市代會李振瑋主動脈剝離逝 享年41歲

2025/02/15 15:53

花蓮市民代表會主席李振瑋。(圖取自代表會網站)

花蓮市民代表會主席李振瑋。(圖取自代表會網站)

相關新聞請見

健康網》日研究:適量吃含DHA、EPA食物 防心臟纖維化

健康網》月光光心慌慌? 研究:月圓增主動脈剝離風險

葉立斌/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花蓮市民代表會主席李振瑋,在除夕夜當晚因身體不適摔下樓梯。醫師診斷為急性主動脈剝離,緊急手術後仍陷入昏迷,在(14)日家屬同意拔管後離世,享年41歲。李振瑋相當年輕,卻因心臟疾病離世,令人大感意外。

據報導,李振瑋在1月底吃過年夜飯後,疑似因心臟不適昏倒,從樓梯上摔下。送往慈濟醫院後,醫師診斷急性主動脈瓣膜玻璃,緊急手術並送加護病房。然半個月後未好轉,在家屬同意後拔管。享年41歲。

三軍總醫院衛教資料說明,主動脈剝離是複雜而致死率很高的心血管疾病,起因於主動脈血管壁的中層因各種原因(如:高血壓或結締組織缺陷)受損後,加上血管壁內膜破裂,血流經由內膜的裂孔,進入血管壁中,將血管內膜和中層撕開,而血流可以在此撕裂開的空間中流動,形成所謂的「假腔」。

由於「假腔」的形成,主動脈的管腔一分為二,而假腔往往會壓迫所謂的「真腔」,可能會造成身體各處的血液供應不足,形成肢體或腦部的缺血現像,又由於假腔的外圍不是完整的血管壁結構,因此較為脆弱,容易破裂造成大出血或心包填塞死亡。因此緊急及積極的治療是避免死亡的唯一方式。

依據統計,急性主動脈剝離若是不處理,至少50%的病人在發生後48小時內會死亡,也就是以1小時約百分之一的速率增加,因此診斷及治療是與時間賽跑一般,約71%的人會在2個月內死亡,89%的人在3個月內死亡,而91%會在6個月內死亡。

會誘發主動脈剝離的因素:

●高血壓:約2/3的患者都有高血壓的病史。

●先天性主動脈窄縮。

●馬凡氏症候群(Marfan症候群):屬於先天結締組織疾病,容易造成升主動脈破裂。

●懷孕、胸部外傷。

常見症狀部分,有90%的病人會有「胸痛」,主要以突發性像似肌肉被撕裂般的疼痛,也可能轉移到頸、下背部等等如果胸痛僅在前胸,有可能為升主動脈的剝離;如果疼痛有延伸至頸部或者下顎,有可能為主動脈弓的剝離;如果疼痛延伸至下背部,有可能為降主動脈的剝離;同時通常伴隨著高血壓,有60%的病人有合併高血壓症狀。

因血管剝離導致有血管阻塞、器官缺血或梗塞情況,如:休克昏迷、中風癱瘓、心肌阻塞、腸阻塞、肢體缺血等;心臟方面則有主動脈瓣閉鎖不全(似門關不緊)、血胸、心包填塞(體液聚積於心包膜內,導致心臟無法有效的跳動),最後容易引發休克與心臟衰竭的情形。最後則是心跳增加、臉色蒼白、活動力減低、注意力無法集中、焦慮、冒汗、頭昏眼花、咳嗽、呼吸困難、聲音沙啞等。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