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頻道logo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健康網》寒流來襲防心臟病! 中醫:這樣吃活血降脂

2025/02/06 07:31

預防心血管疾病,中醫師建議選擇富含纖維和抗氧化物的食物,如全穀類、蔬菜;圖為示意圖。(圖取自freepik)

預防心血管疾病,中醫師建議選擇富含纖維和抗氧化物的食物,如全穀類、蔬菜;圖為示意圖。(圖取自freepik)

沈莉馨/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中央氣象署提醒,明(7日)週五下半天起將再有一波強烈大陸冷氣團或寒流影響台灣,並持續影響至下週一,中部以北低溫下探7度。陽明馬光中醫診所醫師莊博甯提醒,天氣冷颼颼,慎防心臟病危機,建議吃富含纖維和抗氧化物的食物,如全穀類、蔬菜;中藥食材可選決明子、山楂、枸杞等,具活血降脂功效,適合用於日常調理,並減少心血管的負擔。

莊博甯表示,心臟病主要是因為心血管系統出現病變,導致血液無法順暢流通,使心臟負荷增加,甚至導致心肌缺氧、受損,進而引發心肌梗塞、心律不整等疾病。常見後天性因素主要包括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肥胖、抽菸、飲食不當、缺乏運動等,這些不良生活習慣會引發動脈粥狀硬化,使冠狀動脈血管變窄或阻塞,增加心臟病的風險。

心臟病的症狀

莊博甯指出,心臟病的症狀多樣,常見的包括胸悶、胸痛、呼吸急促、心跳異常、手腳冰冷、冒冷汗、頭暈或甚至昏厥等。部分患者在病情惡化前可能會出現下巴、肩膀、手臂疼痛,特別是左側疼痛。此外,心臟病可能有輕重不一的表現,有些患者症狀輕微,容易忽略,而嚴重者可能突然發病,甚至猝死。

中醫師指出,心臟病的症狀多樣,常見的包括胸悶、胸痛、呼吸急促、心跳異常、手腳冰冷、冒冷汗、頭暈或甚至昏厥等;圖為情境照。(圖取自shutterstock)

中醫師指出,心臟病的症狀多樣,常見的包括胸悶、胸痛、呼吸急促、心跳異常、手腳冰冷、冒冷汗、頭暈或甚至昏厥等;圖為情境照。(圖取自shutterstock)

中醫心臟病治療方法

莊博甯說,中醫在心臟病的治療中,強調調理氣血、疏通經絡,增強心臟功能。心臟病在中醫理論中屬於「胸痹」、「心悸」等範疇。治療心臟病,中醫會根據患者的體質、症狀,採用不同的治療方法,以達到緩解症狀、防治後遺症的效果。

1. 針灸:對於心臟病患者,針灸可以刺激特定穴位,例如內關穴、心俞穴、膻中穴等,幫助改善胸悶、心悸等症狀,調節心臟功能。此外,針灸還可以減少患者的壓力,增強其對疾病的抵抗力。

2.中藥調理:中藥在心臟病的治療中,主要起到補益心氣、活血化瘀的作用。例如,丹參、川芎、赤芍等活血藥可促進血液循環,減少血瘀引起的疼痛和胸悶。黃耆、人參等補氣藥有助於增強心臟的功能,提升患者的耐力。根據患者的體質和症狀,醫師會個別調整藥方,以達到最佳效果。

3.食療:中醫強調「藥食同源」,飲食調理對於心臟病的患者尤為重要。平時應選擇富含纖維和抗氧化物的食物,如全穀類、蔬菜。部分中藥食材,如決明子、山楂、枸杞等,具有活血降脂的功效,適合用於日常調理,並減少心血管的負擔。

針灸3穴道改善胸悶、心悸。(馬光中醫診所提供)

針灸3穴道改善胸悶、心悸。(馬光中醫診所提供)

心臟病患者居家保健

除了中醫治療,莊博甯教心臟病患者4招居家保健。

●保持適當運動:建議選擇適度的運動,例如步行、氣功等,以增強心肺功能,避免劇烈運動造成心臟負擔。

●保持良好飲食習慣:避免高油、高鹽食物,選擇富含纖維的食物,減少血脂。

●規律作息:充足的睡眠有助於減輕心臟的負擔,維持心臟的健康。

●壓力管理:避免長期壓力,保持心情平靜,減少對心臟的不良影響。

莊博甯強調,心臟病是種嚴重的疾病,但透過適當的中醫治療與日常調理,能夠有效減少發病風險,提升患者生活質量。特別在冬季,心臟病患者更需注意防寒保暖,避免劇烈運動,以防止病情加重。心臟病患者應與中醫師密切合作,選擇適合的針灸、中藥、食療等綜合治療,達到「治病求本」的效果,維護心臟健康。

陽明馬光中醫診所醫師莊博甯。(馬光中醫診所提供)

陽明馬光中醫診所醫師莊博甯。(馬光中醫診所提供)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