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健康網》5遊戲幫孩子找回專注力 心理師揭3不足表現
葉立斌/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當孩子總是忘東忘西、打擾同學、上課坐不住,是單純活潑好動或是另有隱情?台北市童伴心理治療所所長蔡百祥表示,專注力不足常見表現有:做事難以持續、容易分心、記憶力差,可以透過玩「找找看」遊戲、拼圖、記憶配對遊戲、連連看遊戲、數獨遊戲來訓練專注力,必要時可以請教專業人士、心理師透過標準化的測驗工具來判斷孩子的專注力。
蔡百祥在臉書專頁「蔡百祥臨床心理師」與網頁指出,其實專注力是可以透過訓練逐漸提升的,但不同年齡的孩子專注力時間會有所不同,2-3歲的小孩可能只能專注2-3分鐘,到了7-8歲可能就能專注10-20分鐘了,一般來說隨著年紀增長、專注力也會增長。除了年齡,他們的興趣、身體狀況、周圍環境等,都會影響他們的專注力,可能對某件事特別有興趣就會特別專注,反之覺得太無聊或是太難,專注力就會下降。
專注力不足常見特徵
蔡百祥說,想要知道小孩是否專注力不足,需要仔細觀察他們的日常生活和學習情況。專注力不足的小孩可能很容易分心,做事情總是半途而廢,或是無法按時完成作業等。
●做事難以持續:小孩可能開始做一件事情,但很快就轉移注意力到別的事物上。比如說,他可能坐下來要寫功課,但沒多久就開始玩玩具或是發呆。這種情況如果經常發生,可能就是專注力不足的表現。
●容易分心:在上課或是做事情的時候,小孩很容易被周圍的聲音或動作吸引注意力。例如,窗外有車子經過、有人走動,他就會立刻被吸引過去,無法繼續專心於手邊的工作。
●記憶力差:專注力不足的小孩可能常常忘記老師交代的作業,或是忘記把東西帶到學校。他們可能會把東西亂放,然後找不到。這不是他們故意的,而是因為無法專注的話,就不容易專注把應該記得的事情記住。
提升孩子專注力
蔡百祥表示,這是一個需要時間和耐心的過程,可以從日常生活做起,比如說建立規律的作息時間,讓小孩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另外,可以設計一些有趣的專注力訓練遊戲,讓小孩在玩樂中提升能力。減少使用電子產品的時間,增加戶外活動和運動也很重要。家長要記得給予鼓勵和肯定,讓小孩有信心繼續努力。如果情況嚴重,也可以諮詢專業醫師的意見。
●建立固定作息:幫小孩安排好每天的時間表,包括起床、吃飯、學習和睡覺的時間。這樣可以讓小孩的生活有規律,也能幫助他們在該專注的時候更容易集中精神,記得要讓作息表既有彈性又不失規律。
●設計專注力遊戲:可以和小孩玩一些需要集中注意力的遊戲,比如拼圖、找不同、疊疊樂等。這些遊戲既好玩又能訓練專注力,小孩會更有興趣參與。家長也可以和小孩一起玩,增進親子關係。
●創造合適環境:在家裡為小孩準備一個安靜、舒適的學習環境,減少周圍的干擾,像是關掉電視或收起玩具。也可以放些輕音樂,有些小孩聽著音樂反而更能專心,最重要的是要依照每個小孩的特性來調整環境。
●限制螢幕時間:現在的小孩很容易被手機、平板這些電子產品吸引,但是過度使用這些產品可能會影響專注力。可以和小孩約定使用的時間,鼓勵他們多參與其他活動,像是運動或是閱讀,來平衡生活。
訓練兒童專注力遊戲
蔡百祥提到,兒童專注力訓練遊戲是一種寓教於樂的方法,目的是幫助小朋友提升專注力,這些遊戲通常設計得很有趣,能吸引孩子們主動參與。遊戲的內容可能包括觀察、記憶、邏輯思考等元素,都是訓練專注力的好方法。家長或老師可以根據孩子的年齡和興趣選擇適合的遊戲,在遊戲過程中,孩子們會不知不覺地鍛鍊自己的專注力。
●找找看遊戲:在複雜圖片中找出特定物品,如「威利在哪裡」或尋找隱藏物品的網路遊戲。能鍛鍊觀察力、持續注意力,適合所有年齡的孩子。
●拼圖遊戲:透過拼圖鍛鍊視覺注意力和空間思考,從簡單開始逐漸增加難度,提升專注力與耐心。能鍛鍊視覺注意力、空間思考能力、耐心,適合所有年齡層的孩子。
●記憶配對遊戲:將卡片正面朝下,翻開兩張配對,訓練短期記憶與注意力,適合親子同樂。能鍛鍊短期記憶、注意力、親子互動,適合所有年齡的孩子。
●連連看遊戲:用筆連接相同顏色或形狀的點,訓練視覺追蹤與計劃能力,可自行製作。可以訓練孩子的視覺追蹤能力、計劃能力,適合所有年齡的小孩子。
●數獨遊戲:填入數字遊戲,訓練邏輯思考與注意力,可從簡單開始,逐步挑戰複雜題目。能鍛鍊邏輯思考、持續注意力,適合年紀稍大的兒童。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