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女膽道囊腫肝內結石 經皮穿肝取石免開刀
〔記者劉濱銓/南投報導〕南部15歲少女先天膽道異常,罹患膽道囊腫導致肝內膽道結石,造成膽管反覆發炎,出現腹痛、嘔吐未能解決,之後輾轉到衛福部南投醫院,透過經皮穿肝膽管取石術,歷經4次治療,順利將肝內膽管結石移除,免除開刀手術,終於緩解肝內膽管結石的發炎危機。
南投醫院表示,少女剛出生就被診斷為肝臟內外均有先天性膽管擴大的第四性膽道囊腫,並在3歲、12歲先後開了2次刀,將肝外膽道囊腫切除,重建肝管空腸吻合術,但因肝內膽管擴大,容易形成膽汁淤積,造成少女出現肝內膽管結石。
院方指出,肝內膽道結石意指肝臟裡面的膽管產生結石,結石的成因較複雜,當膽管狹窄、腫瘤、感染,或與個人體質及飲食習慣都可能造成結石,不過兒童的肝內膽道結石較少見,治療主要以手術或採內視鏡逆行性膽胰管造影及取石手術(ERCP)處理,惟少女的結石位置及身體狀況無法使用上述方式,只能試著使用藥物消炎及溶解結石,但因效果不彰,以致反覆發炎、不適。
之後家屬帶著少女輾轉來到南投醫院,經放射科醫師蔣咸嘉評估後,進行「經皮穿肝膽道引流」,以及「經皮穿肝體外取石術」,藉由放射線透視引導,使用穿刺導線及導管,經皮穿肝進入膽管,再用惠爾取石管(Hewer catheter)及取石網,歷經4次治療順利取出結石。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