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型血中風風險高? 最新研究揭開秘密
〔編譯陳成良/綜合報導〕最新研究顯示,相比於其他血型,A型血者在60歲之前發生中風的風險略高。近日發表於《神經學》(Neurology)期刊的這項研究,分析了來自北美、歐洲、日本、巴基斯坦和澳洲的48項基因研究數據,共涵蓋約1萬7千名中風患者和近60萬名未曾中風的對照組,年齡介於18至59歲之間。
科學新聞網站《Science Alert》報導,研究人員透過全基因體關聯性研究(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發現兩個與中風風險密切相關的基因位點,其中一個位點與決定血型的基因位置一致。進一步分析特定血型基因的變異後發現,基因型顯示為A型血變異者,在60歲前發生中風的機率比其他血型者高出16%。而O1型血(group O1)人士的中風風險則降低了12%。
研究主要作者、美國馬里蘭大學(University of Maryland)血管神經學家基特納(Steven Kittner)表示,目前仍不清楚A型血為何會提高中風風險,但這可能與血小板、血管內皮細胞和其他循環蛋白質等血液凝固因子有關,這些因子都參與血栓形成。
儘管研究結果似乎令人擔憂,但將其置於整體脈絡中,則不至於過度恐慌。美國每年約有近80萬人中風,其中約4分之3發生在65歲以上人士身上,且55歲之後,中風風險每十年翻倍。此外,研究樣本中,非歐洲血統的參與者僅佔35%,未來研究若能納入更多元樣本,有助於釐清研究結果的意義。基特納也強調,需要更多後續研究來闡明A型血增加中風風險的機制。
研究人員也比較了60歲前後中風者的數據,使用了約9300名60歲以上中風者和約2萬5000名60歲以上未曾中風者的數據集。結果發現,在晚發性中風組中,A型血增加中風的風險變得不顯著,這暗示早期中風與晚期中風的機制可能不同。研究指出,年輕人的中風較少是由於動脈脂肪沉積(稱為動脈粥樣硬化)造成,而更可能與血栓形成有關。
此研究還發現,無論年齡大小,B型血人士發生中風的機率比未曾中風的對照組高出約11%。先前研究指出,編碼血型的基因組部分(稱為「ABO基因座」ABO locus)與冠狀動脈鈣化(限制血流)和心臟病發作相關。A型和B型血的基因序列也與靜脈血栓(venous thrombosis)風險略微增加有關。
研究結果顯示,血型與中風風險之間存在一定的關聯性,但影響程度有限,A型血人士無需因此而過度擔心或增加篩檢頻率。未來仍需更多研究來深入探討其背後的機制。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