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頻道logo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諾貝爾生醫獎發現顛覆舊法則 中研院已發展評估漸凍症發病

2024/10/07 21:16

2024年諾貝爾生醫獎由美國發育生物學家安布羅斯(Victor Ambros)及美國分子生物學家魯夫昆(Gary Ruvkun)共同獲獎。(圖翻攝自Nobel Prize)

2024年諾貝爾生醫獎由美國發育生物學家安布羅斯(Victor Ambros)及美國分子生物學家魯夫昆(Gary Ruvkun)共同獲獎。(圖翻攝自Nobel Prize)

〔記者林惠琴/台北報導〕今年諾貝爾生醫獎由美國發育生物學家安布羅斯(Victor Ambros)與分子生物學家魯夫昆(Gary Ruvkun)獲獎。台灣科技媒體中心邀請國內專家說明,此次得主發現的「微型核糖核酸」(microRNA),在基因調控扮演至關作用,顛覆傳統法則,具疾病預測與開發藥物潛力,中研院已嘗試發展用於評估「漸凍症」發病風險及進一步研發治療藥物。

針對microRNA的研究,中央研究院分子生物研究所研究員陳俊安表示,這是「非常有趣」的研究。他指出,1980年代熟知的生命科學中心法則,就是從去氧核糖核酸(DNA)轉錄為負責訊息傳遞的核糖核酸(RNA),再轉譯成蛋白質。

不過,陳俊安說明,此次諾貝爾獎得主1993年在線蟲身上發現microRNA,長度約為21至23個核苷酸,具有調控每種蛋白質在每個細胞的多寡,對於生長發育、罹患疾病至關重要,徹底顛覆舊思維。

陳俊安提到,2019年他曾在韓國的研討會上遇過Victor Ambros,印象中非常喜歡提問問題,幾乎對每位講者都會發問。其實線蟲研究在過去已曾獲得諾貝爾生醫獎,原本此次講者被認為是遺珠之憾,但沒想到今年再度由線蟲研究者獲獎,坦言意外但令人振奮。

陽交大生命科學系暨基因體科學研究所教授俞震亞指出,一開始以為microRNA僅出現在線蟲上,結果2000年左右發現高等脊椎動物包含人類也有,現已找到近2000個,具有不同類型,而調控蛋白質變化的現象正是在調控基因表現上扮演重要角色。

陳俊安也提到,microRNA容易從細胞分泌出來,存在於外泌體中,抽血就可看到相關的表現情形,因此可作為生物指標,應用在疾病預測與治療,目前中研院團隊就正嘗試發展用於評估「漸凍症」發病風險及進一步研發治療藥物。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