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東部落吃蝸牛重演金蘭案? 羅一鈞:發病太快不像傳染病
〔記者林惠琴/台北報導〕台東縣金峰鄉南迴線賓茂及歷坵部落發生疑似集體食物中毒,已造成3人死亡,都曾食用包蝸牛的小米粽,外界憂心重演金蘭醬油家族食蝸牛幾乎滅門事件,但衛福部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表示,金蘭案致病原是蝸牛中的廣東住血線蟲,潛伏期長達1到3週,台東部落案卻是發病奪命速度快,不像傳染病引起,目前朝毒物方向調查;毒物專家也認為不是傳染病。
金蘭案幾乎滅門起源於廣東住血線蟲感染症,羅一鈞指出,此症潛伏期為1到3週,發病會有腦炎症狀,雖然也可能發燒、抽搐、全身痙攣,但相對於台東部落案從攝食到發病僅短短幾個鐘頭,不太可能是廣東住血線蟲引起。
台北榮總臨床毒物與職業醫學部主任楊振昌也指出,廣東住血線蟲感染症雖然也會死人,但那是蟲子跑到大腦,造成腦炎死掉,會先有慢性發炎,沒辦法治療再奪命,目前看起來,台東部落案與金蘭案並不一樣,反而比較懷疑是農藥的問題。
羅一鈞指出,目前疾管署協助台東縣衛生局與食藥署展開流行病學調查,且已於中午收到第1批人體檢體,共是7名個案的23件血液、尿液檢體,死亡個案的檢體沒有來得及採集。已收到的檢體,會比照寶林案分送台大法醫所與北榮毒物中心檢驗,預計今日之內送達,以利盡速展開相關檢驗。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